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个性化教育谁主沉浮?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2 15:25
分享到:

个性化教育谁主沉浮?

人物简介:刁治军,经济学硕士、学大教育集团副总裁、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学大教育集团营销中心运营和管理工作,具有10余年教育行业运营管理经验。

在学大的业务板块中,作为集团副总裁、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刁治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会、压力和挑战如影随形。所以,他总是异常忙碌。对于刚刚过去的2013年,他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所谓痛,不是身体上的疲劳,而是整个行业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各种不规范集中爆发;所谓快乐,是因为浓厚的教育情结、“个性化”情结。那么,在他的眼中,激烈洗牌、震荡后的个性化教育行业路在何方?群雄逐鹿后,又将由谁主导沉浮?

黎明前的黑暗

古人把不满十岁的孩子统称为“黄口”,意为稚气未脱的少儿。从2004年学大教育正式提出“个性化一对一”这个概念算起,满打满算,这个行业也刚刚走过十年。作为业内的领军人物,刁治军始终认为:“对于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允许它犯错误,更要有耐心等待它改正错误。”

“个性化教育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速度太快了!” 2009年正式加入学大前,刁治军就曾长期关注过这个新兴的行业。他回忆,加盟学大前后这两年,正赶上大批传统机构和“淘金客”纷纷涉足个性化教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以学大自身为例,2007年在全国仅有12家校区,仅仅三四年的工夫,就达到300多家,翻了好几番。正是在这个时期,因为市场需求爆增,行业门槛又低,大批以“淘金”、赚快钱为目的的投机者涉足其中,令个性化教育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凡事都有因果关系,行业无序、爆发式的发展,积累了太多负能量,为洗牌埋下了伏笔。

2013年,对于教育培训行业而言,同样是一个竞争异常残酷的年份。在过去,“一间办公室、几张桌子、几个老师”就可以成立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极低的准入门槛让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在2013年,面对“航母级”培训机构的围剿,生存于夹缝之中的中小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同样,即使学大教育这样的“航母级”培训机构也面对着很多新的压力:家长对教育服务质量越发挑剔,选择教育机构时越发理性、“淡定”,而同行间模仿、抄袭、搅局、同质化等问题仍然严重……所以,即便是“航母级”的教育机构,也并非希望做大、做强,就能拥有一个完美的“2013”。

事实上,教辅行业,包括个性化教育行业,从两年前就开始洗牌,在刁治军看来,洗牌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整个行业的格局逐步清晰,一些负责任的机构品牌也逐渐凸显出来,开始实现良性、稳定增长。虽然个性化教育行业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但至少已经能够让人看到,曙光就在前面。特别是像学大这样的带头机构,已经不再一味追求扩张速度,而是静下心来,真正去摸索、总结、提炼并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置关重要的。“我始终坚信,尽管这个行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个性化教育有着严格的过程把控,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辅导形式,因此仍然是未来的主流,这点不容质疑。”

在洗牌中重新站位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而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洗牌。“必须承认,洗牌是痛苦甚至残酷的,而且很可能还要持续一两年,但只有经过充分的震荡调整,课辅行业、个性化教育行业才能进入有序发展的状态,重回良性成长轨道。”刁治军相信,“群雄逐鹿之后,留下的必然是那些真正洞悉并满足客户本质需要的行业老大。这个过程不美妙,却是一个行业走向规范的必经之路。”

“2014年仍然是洗牌期。一个行业达到成熟期后,就会有一个‘三四法则’,也就是说通常会有三家机构占据市场60%的份额。”刁治军预测,经过激烈的洗牌、震荡后,个性化教育市场也许很快就会出现“三四法则”所预示的产业格局。如果这种产业格局能够得以形成,一方面大型教育培训机构无疑要承担垄断之嫌,客户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选择项将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将会越来越珍惜自身的品牌,对于客户而言,大机构的服务品质或许比中小型机构更有保障。

那么,群雄逐鹿后,个性化教育行业路在何方?又将由谁主导沉浮?作为主管整个集团运营业务的副总裁,这也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未来,能够主导个性化辅导行业的领军机构,一定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刁治军解释说,首先,它必须能够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通过不断创新,及时满足这种需求;其次,它必须与时代同步,能够借助新的科技成果,改变固有的教育形态和学习模式;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在教学核心产品上有所建树。具体来说,就是能够洞悉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前做好准备。目前,越来越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高分更不意味着成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提高综合素质,拓展全球视角,将来在国际大舞台上一展身手。因此,2013年学大洞察到这个新趋势,率先将个性化教育理念从单纯对分数的关注,提升到“成功”、“成长”的新高度。未来,在学大的一对一课堂上,不只有应试的科目,还会不断增加理财课、社交课等,帮助学生提升与国际接轨的软技能。“换句话说,个性化教育关注的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个趋势。”

从粗放向集约蜕变

据披露,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总值将突破万亿元。无疑,在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竞争将是永恒的主题。但是,与前期粗放的、跑马圈地似的外沿增长截然不同,教育培训行业已经进入集约化、向内涵发展要效益的新阶段。

因为上市后过度扩张,打乱了正常的发展节奏,学大不得不花费将近两年的时间把自己重新拉回到正轨上。特别是2013年,学大在全国只净增了四家学习中心,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和质量上。刁治军坦言:“以前,我们每天忙的都是找房子、布点、开校区,几乎没人考虑过‘人工产能’、‘坪效’这些问题。但是,真正关注到了、做到了才发现,效率确实能给企业带来红利。”整整一年,学大围绕提高运营效率、利润率做了不少文章。比如说,以前学大的每个校区都有一套班子,从咨询师、学管师到行政管理人员应有尽有。调整后,合理优化了管理人员,在管理半径内,只设一套班子,大大提高了人工产能,工作效率却没受影响。向内涵要效益的思路很快让学大人吃到了甜头。受季节影响,上市后从来没营利过的第三季度,在2013年首次突破性地实现了营利,这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学大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现在做的是蓄水、铺路的工作,只有水蓄足了、路铺平了,学大才能开足马力,健康地向前跑。”从2009年正式加入学大,刁治军经历了学大上市的辉煌,市场竞争的残酷,过度扩张的惩罚,感受着一家私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洗礼中,蜕变的痛苦与成长的快乐。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个性化辅导行业,学大只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但对他个人而言,能够见证学大教育首创并一直坚守的1对1个性化辅导行业从襁褓中的婴儿逐渐长大,走向成熟,见证数以万计的学生通过学大的帮助成长、成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晨报记者

(注:腾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丰富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英国四分之一年轻人父母家中“蜗居”  ·“部分在英升学学生课程不达标”  ·90后小伙配合警方勇斗歹徒 受伤怕被担心不敢回  ·“英国大学学位成绩没有通胀贬值”  ·对无技能又不培训者 工党拟取消救济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