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观点:巨大压力下的英国年轻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2 15:25
分享到:

观点:巨大压力下的英国年轻人

辅助求职者的就业中心不乏在漫漫求职路上跋涉的年轻人。

林玲(Lara Owen)去年英国利兹大学毕业,专业中文。目前是广播媒体专业的硕士生。她为BBC中文网撰写了以下文章,谈她对英国年轻人处境的看法。

英国慈善组织王子基金会(The Prince’s Trust)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超过75万16岁到25岁的青年觉得生命一片空白,无事可做。

调查还发现,青年失业族群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在长期失业青年当中,有三分之一表示曾想到自杀,四分之一则有自残经历。

他们中获抗忧郁药物处方的人数比同龄人高出一倍。

严重问题

虽然这一调查只是基于对2161名16岁到25岁年轻人的采访,由此得出75万英国青年感到不幸福的结论似乎有些过于轻率,但调查的确凸现了一个政府需要严肃对待的严重问题。

调查所发现的情况其实不应使任何人感到奇怪。英国年轻人面临巨大压力是个不争的事实。失业会对人的信心产生重大打击;而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一个人经济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正要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来说,以上种种因素只会加重他们的挫败感,让他们感到灰心丧气。

虽然该调查没有分析各社会经济阶层的状况,但很显然在服务性经济主导的后工业社会,低端的体力工作越来越少。而许多16岁就离开学校又没有获得“好成绩”的年轻人则缺乏其他工作所需的教育和技能。

这种情况在伦敦以外和英国东南地区更为显著。更糟糕的是,这个群体通常不具备资金自己创业或付钱获得专业培训

巨大压力

作为去年的大学毕业生,我对年轻人面临的种种压力深有体会:大笔学生贷款需要偿还;要边打工边完成硕士学业同时还要寻找没有薪水的实习机会以使自己在未来职场的竞争中能够胜出。

16到25岁这个年龄正是年轻人要寻找自己今后的路径,确定自己未来目标的时期。而他们在心理生理产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还要面对来自学习,感情生活以及父母期盼的重重压力。

虽然像王子基金会这样的慈善组织帮助许多年轻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帮他们就业以及找到进一步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但它的帮助是有限的。过去一年里,获得王子基金会帮助的那些家庭境况不好的年轻人只有5万8千人。

在1960、1970年代,英国主要的大型公营和私营公司都有大量非技术性工作以及各种正式的学徒机会。而现在英国政府对16到25岁的年轻人却没有任何全国性的支持体系。面对超过43万年轻人长期失业的局面,英国年轻人的前景实在相当黯淡。

王子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失业已在青年人当中造成了毁灭性、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四分之三长期失业的青年人却找不到人倾谈他们面临的困境。很显然,这将导致未来社会、健康和经济上的严重问题。

教育体制

英国教育体制的特点是单调的课程,一刀切的教学大纲。学生面临种种达标的压力。面对无止境的各种考试和测验,年轻人心理的紧张程度自然很高。我个人的经验是,学校从来没有教我如何找到什么能激励我的兴趣,也没有告诉我如何组织自己的生活,如何在没有支持网络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条理的生活工作环境。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了莎士比亚和代数,但却没有学到什么真正同生活和就业有关的技能。

我认为,与其在年轻人失业后的沮丧心情中想办法帮助他们,政府不如建立全国性的培训机制以确保所有年轻人都能得到需要的培训或进一步的教育。而从长远来说,英国应改革教育体系,使年轻人在学校获得应有的知识同时学到专业技能并向他们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离开学校的年轻人有一个更好的前景,也有能力自我帮助。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英国四分之一年轻人父母家中“蜗居”  ·“部分在英升学学生课程不达标”  ·90后小伙配合警方勇斗歹徒 受伤怕被担心不敢回  ·“英国大学学位成绩没有通胀贬值”  ·对无技能又不培训者 工党拟取消救济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