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熊猫血”妈妈生下罕见溶血症患儿 全身被换血 17日晚上,一位35岁的“熊猫血”妈妈在中山医院生下Rh溶血症男婴欢欢(化名)。 因为母婴间血型不合,欢欢病情危急,在出生2小时后,医生为他进行全身换血,目前病情已平稳。 出生2小时就全身换血 欢欢妈的血型是罕见的“熊猫血”Rh阴性。17日傍晚6点,她剖腹产下6斤半的欢欢。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欢欢爸爸高兴极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一个6岁的女儿,现在又有了一个男孩,全家人都很开心。 不久,医生告知欢欢的家人,孩子血型为Rh阳性,全身苍白,黄疸,重度贫血,脾肺肿大,一度出现心衰休克,极其危险,确诊为Rh溶血症。 为及时挽救小生命,17日晚上8点,中山医院儿科主任黄萍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决定为欢欢实施换血治疗。 17日晚上11点,换血治疗正式开始,静脉进血,动脉出血,换血量为600ml,约为欢欢全身血液量的2倍。 18日凌晨3点,换血顺利结束,欢欢的体征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Rh溶血症罕见风险大 黄萍表示,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称为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ABO血型不合性溶血,即母亲为O型血,而宝宝却是A型或者B型。Rh溶血症较为少见,但往往比较严重,危害也更大。不论是ABO溶血还是Rh溶血,都会引起黄疸,严重者有肝脾肿大、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等危害。“Rh溶血症在我国发病概率很低,如果只是采用普通溶血治疗方法救治,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换血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黄萍说,中山医院儿科早在1994年就开始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溶血症患儿。(海峡导报记者 樊文岑 通讯员石青青) (东南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京开始选拔第十批“海聚人才” 申报工作正进
·评论:“院士退休难”源于科研利益化
·90后女孩借助试管成功当妈 环境污染加剧不孕不
·土豪大妈或进牛津词典引发讽刺还是影响力争议
·眼科女博士弃市区医院工作驻扎小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