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育儿节目引发亲子话题:中国父母多“比较心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16 08:26
分享到:

  原标题:育儿节目引发亲子话题:中国父母多“比较心理”

育儿节目引发亲子话题:中国父母多“比较心理”

家长与孩子在早教机构参与亲子互动 殷樱 摄

  中新网成都11月15日电 (殷樱)随着之前《辣妈正传》的火热播出,再到近日《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火爆,“辣妈”、“奶爸”开始成为电视荧屏的新宠,育儿题材扎堆,亲子话题热议,背后反映出不少80后对亲子教育的困惑,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式父母的毛病、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思考。

  日前,记者在成都走访了多家早教培训机构,发现参与亲子活动的大多是母亲或者年长的祖辈。一位早教培训机构老师fanny告诉记者,由于平时周末繁忙,周末来的爸爸会多一点,但大部分都是女性居多。

  从事早教工作的fanny说,希望父亲能多孩子沟通,并不建议“隔代亲”,因为父母亲自参与的亲子教育效果会更好。

  此前,重庆幼教心理专家李晋伟用专业的眼光就《爸爸去哪儿》评价了明星爸爸们的教子之道。他认为田亮的中国式父母的毛病比较突出,比如攀比和说教。其实,在普通的中国家庭中,中国式父母爱面子、爱比较是很典型的教育问题。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家长有比较心理。”fanny说,比如,在音乐课中,家长喜欢拉着小孩的手一起跳,并希望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而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性或喜好。

  而另一种现象就是一味地打击孩子,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好,“我们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不要让孩子相互比较,针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的。”fanny说。

  曾写过一本关于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的四川作家曾颖表示,一些精英家庭为孩子设立成长路线图是不可取的,这是以爱的名义进行捆绑,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孩子的教与育,主观性不能过于强烈。小朋友就像小苗,有基本属性,大人只是提供安全土壤,要重视孩子的选择,不能勉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发展跟家庭有很大关系。某早教培训机构的市场主管马东亮认为,75后的家长认为努力和坚持更重要,85后的家长则认为应多利用社交平台锻炼社交能力,因此,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向也不同。

  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应多给与正面鼓励。然而,此前一位10岁成都男孩的坠楼事件也引发大家对“玻璃娃娃”的热议。

  曾颖认为,其原因除了老生常谈的独生子女中国式成长环境,第二个成因是由于近年来在幼儿教育中,过份且片面地强调了“赏识教育”,但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挫折,人们却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让孩子在无原则的表扬和激励中成长,其危险度,不亚于让孩子们在挫折和打击中成长。”曾颖说,不讲原则地让孩子生活在虚拟的成就感中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是有害的。(完)(中国新闻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院士退休制度今后将强制执行 或在70岁以上退休  ·大学生诚信小摊重新开张 张贴汪峰式告白呼唤诚  ·视障女孩获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大学年年考第一  ·最新调查显示:德国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不生孩子  ·打破一考定终身 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