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毅:教育需要一辈子用心去琢磨—专访北京市人大常委、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 李有毅校长 李有毅校长教韩国学生书法 2013年6月11日,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简称北京十二中)高一年级11个班的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赴上海钱学森图书馆、陕西秦岭科考基地、湖北十堰郧阳中学、湖北恩施高中、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安徽绩溪中学等地考察学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让久居城市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熟悉国情,感悟民情,实地感受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体验各地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积淀。 这一活动自去年开始,是北京十二中每年都要举行的主题为“我参与、我服务、我体验、我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知行合一。这一活动的创意来自于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在上海考察学习期间的感悟,也是她的“八气”修身育人思想落地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正气、骨气、志气、勇气、和气、雅气、底气和大气”。李有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大气的个性品质,具体表现为一种心境,一种胆魄,一种善待生命的大爱和一种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勇气。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李有毅校长认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一直到成人后的大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基础教育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们观点的形成或者日后行为的展示,乃至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 她强调,12—18岁是一个人成人成才最关键的时期,无论在前面的教育和习惯如何,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何,在这一段的教育能够改造或者改变人的一些看法、态度和行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但学校要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为家庭有家庭教育的特征和效果,社会有社会的行为和效果,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事都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就看我们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做,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李有毅看来,首先要认识到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预备期,应该是综合的、系统的。中学教育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导向和目标;一是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和对学生产生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作用;第三是教师的行为,他们的言和行在学生中产生太大的作用,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李有毅校长说,老师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老师,只有把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热情激发出来,产生一种正的能量,可能才会影响学生。老师仅仅通过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的行为如果和说的不是一致的话,恰恰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作用。 李有毅校长也会把不同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探索的案例介绍给老师们,让大家了解不同的办学模式,比如学校曾经邀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思明老师到北京十二中,介绍他们的走班制实验。 她说:“教育需要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观点需要老师们自己去比较,然后才能去甄别,去鉴定。没有一个参照物肯定不行,或许我是他的参照物,或者他是我的参照物,但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学校的客观实际,有自己的观点和主流价值观。” “什么叫宽容?这就叫宽容。什么叫大度?这就叫大度。但是,你不要突破一定的底线。我始终把底线看的很重,比如老师们可以有一些抱怨的话,但是不能在学生面前说。比如开座谈会,你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嘛。但也要看场合,场合不对就有可能突破底线。”(新华教育)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校闭门双选会门票炒到150一张 谁提高了门槛
·名校学霸怕被“剩”:160人硕博相亲会来了800人
·交易:一套双选会门票150元
·9岁娃娃乐观坚强:有意义的事就是每天照顾奶奶
·高校双选会交易的背后:只求站上同一起跑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