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夏业良的被解聘一事,闹的沸沸扬扬。美国卫斯理学院百名教授,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联名写公开信指责北大校方妨害了夏教授的学术自由并且说要重新考虑卫斯理学院和北大的合作关系。 北大经济学院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作了如下说明:夏业良老师于2002年7月入职北大经济学院,现为人事代理合同制身份,职称为副教授。近年来,夏业良的教学评估成绩连续多年处于全院倒数第一,从2006年以来,学院持续收到学生对夏业良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工作态度等有关教学工作的批评意见多达340多条。按照《北京大学关于对新增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对夏业良进行了考核和续聘表决,决定终止对夏业良的聘用合同。 其实美国大学的教授也有考核聘任制度。作者曾经在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1月4日)撰文讨论。美国教授的续聘非常严格。就笔者任教的卫斯理学院而言,教学评估是第一要素。如果有那么多的学生抱怨,一个教授的续聘肯定是通不过的。 美国的教授视学术自由为生命线,这本无可厚非。这百名教授都是我的同事,绝大多数从来没到过中国,更遑论对北大经济学院有多少了解。凭什么对一个地球对面的学校内部事务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笔者以为,这显示了中美二国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大家讲究有话好商量,别伤了面子。什么公开信等挑战方式是大忌。而美国人自由自在惯了,尤其是争取学术自由这样高尚的事情。于是一呼百应,不分青红皂白糊里糊涂就签名。然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可见即使是卫斯理学院之类美国顶尖私立学校的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如果只听信一面之词,也难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情上美国的主流媒体一面倒指责北大。这恐怕是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在作祟。美国媒体一向对中国不同政见者关爱之至。在报道中国的时候,不偏不倚早就不复存在。西藏,奥运等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人中间信誉不佳的原因之一。 回到言论自由这个话题,其实美国的教授也不是可以随便乱说话的。哈佛大学的校长LawrenceSummers只不过说了一句男人比女人似乎在数学方面更成功,便丢了乌纱帽。 卫斯理学院和中国渊源流长,早在1906年就有中国女留学生到卫斯理就读。冰心和宋美龄都是卫斯理的杰出校友。2013年夏天,卫斯理学院师生到北大进行了关于女性领导力的学术交流,获得巨大成功。奥尔布赖特前国务卿(也是卫斯理校友)在北京说过,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希望卫斯理学院和北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继续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中美两国年轻人都是有好处的。(文/步起跃 作者为美国卫斯理学院数学系正教 2013年10月21日于波士顿) (新华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海归回国直接成“海待”
·学外语全家总动员 八万人参加外语游园会
·上海交大推出新技术:民众家中裸眼看3D影片不是
·日资企业为天津七所学校捐赠70万元乐器
·诺奖得主让-马里受聘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