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身体的老人。(图文无关) 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定程度上可以排解孤独。(图文无关) 记者轩慧 是很多老人的希望。 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异地养老,对于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找朋友。 想接父母到身边养老受多重限制 珠三角多市拟为异地养老政策“破冰” 独家视角 今年重阳节,恰恰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出台以来的首个老年节。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在珠三角多市,将父母接到身边,让父母安度晚年成为不少购房入户的新广东人表达孝心的方式。 这种“候鸟”式的养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来打工者探望父母的难题,但住房、经济以及待遇上的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仍然让不少新广东人的孝心纠结。 异地养老的忧 房子不够住, 生活不习惯, 看病难搞掂, 出行无优惠, 社保难解决, …… 剩一间房给谁住? 夫妻难过孝心第一道槛 在佛山,有房地产业内机构统计,刚需购房者中,购房后想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的人约占一成,而这一比例恰恰与截至去年佛山市统计的外埠老人所占全体老人总数的13%(约8万人)“不谋而合”。 不过,由于经济条件和限购政策的限制,大多只购买三房或两房的“新佛山人”都渐渐遇上同一个纠结:“孩子出生后,只剩一间房了,该接哪一方的父母过来住?”家住佛山禅城区的李先生和妻子只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两房,在接父母来身边这个问题上,夫妻两人吵过了多次。无奈之下,妻子的父母做了妥协,将到佛山养老的机会“让”给了亲家,而他们只能时不时过来佛山探望女儿。 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不少新莞人。龚女士和丈夫都是湖南人,在东莞打拼多年,前年终于在南城某小区买下了一套二手房,只有两个房间。去年初小孩出生后,哪方老人来带孩子的问题,让这个原本和睦的家常常充满火药味。“我爸妈就我这么一个儿子,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孩子又正好需要人照顾,肯定是让我爸妈来!”“凭什么?别忘了这套房子我也出了钱的,而且他们养大了4个孩子,带孩子更有经验”。最终,龚女士和丈夫达成一致,双方老人轮流来住半年,而老人们无奈之下也成了“候鸟”。 最近距离却最远: 子女太忙 老人“二次独守” 当决定了把哪方老人接到身边后,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新佛山人阿玲常年在广州上班,前阵子她怀孕后将母亲接到了身边,但因为不会粤语,连买菜都得她老公每天陪着去。“母亲在老家,每晚都会去广场健身跳舞,但到了佛山,她和其他老太太语言不通,于是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看电视,等我下班回家。”阿玲有些后悔将母亲接到身边。 曾经家住中山的李伯,因为儿子来到了江门务工,便也随同儿子一同来江门。本想着能尽到子女义务去照顾父亲,但是揾食求生的压力让孩子成日疲奔于工作,无奈之下孩子将李伯送到了敬老院。“李伯今年都七十多岁了,孩子忙也少来看他,基本上每个月到了去缴费时才出现。”堤东托老中心的梅姨告诉记者。 本想着来到身边就告别了“独守”,这些被儿女叫到身边的外埠老人,有时还会因为“水土不服”和无人陪伴,沦为“二次独守”。正因为担心这样的结果,在佛山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李经常努力寻找各种机会带爸妈出来多认识一些朋友,“不上班的时候就带他们出去和同事的父母以及各位校友聚会,同时我让他们多旅游开阔视野,只要爸妈开心就好。”小李说。 无法享受当地政策: 生病、出行都得自负 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子女,把老人接到身边养老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少受访的异地老人却表示,由于难以与当地户籍老人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他们在异地养老反而“折腾”。深圳龙岗布吉的华立文老伯今年已经75岁,身体本来一直很健朗,跟着女儿来深圳生活,帮他们一家做做家务。一年前因为血脂升高,突然晕倒在家中。目前,华伯已经随迁成为深圳户籍,但是医保关系仍然在河南的老家,没有办法转来深圳,于是华伯日常药费需要自己承担。 而被接来东莞养老的江老伯也最怕生病。他告诉记者,就在今年8月他突然出现心悸、气喘的症状。女儿不放心,于是带他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医生诊断其为心脏血管硬化、慢性肺气肿,还开了些药。由于老家的医保卡在这里不能用,这次看病所有开销均是自费。起初,江老伯并不知道这一趟去医院到底花了多少钱,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了发票,4800多元!这几乎是女儿一个月的工资。 不仅看病报销是个问题,外埠老人在基本的公交出行上也没能与户籍老人享受同等待遇。在佛山,不少异地养老的老人已多次通过官方交流平台咨询外地老人何时才能享受免费公交出行,但该问题目前没能解决。 异地养老如何破冰 在这次调查采访中,佛山市社保局和老龄委的相关负责人均向记者提到,异地养老的外地老人,在生活上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社保和医保难题,而受当前国家及地方政策的限制,唯有把老人户口迁到本地,让他们成为本地户籍老人才能解决。另一方面,随迁入户政策有各种条件严格限制,符合条件的外地老人其实并不多。 目前,异地养老遭遇政策瓶颈这一现状在珠三角多市普遍存在,相关部门也期盼全国医保统筹等各项政策的完善。不过,各地相关部门已注意并重视这类数量日益增加的外地老年人群体。近年来,他们已在地方政策上努力改善外地老人在异乡的养老生活。 佛山: 景点、公园、健身房对外埠老人免费 昨日,佛山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落实外埠老人在佛山的优待情况。” 目前,外埠老人凭借在户籍所在地办的老龄卡或优待证,就可在佛山的公园、风景区、文化宫、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场所享受优惠。“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外埠老人,享受半价优惠;年满70周岁的老人,直接免费。”该负责人称。 深圳: 非深户籍老人同样免费乘公交 今年,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免费乘车是深圳最能体现普惠老人的政策,而且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03年,深圳市老龄委就推出政策,凡是男年满70周岁,女年满65周岁的非深圳户籍老人,都可到居住所在地的居委会申请办理《深圳市暂住老年人免费乘车证》,享受与深圳户籍老人同等免费乘坐公交车优待。 东莞: 符合三个条件每月可享养老待遇 东莞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最新的政策,对于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外地老人,可享受每月250元养老待遇。适用对象的条件为:在东莞市及市外从未参保缴费养老保险,且无任何养老待遇的;本市户籍且在2013年1月1日前入户;申请当月年满60周岁,或超过60周岁。 此外,今年5月16日,东莞市民政局发出通知,对55岁以上的非户籍老人进行摸底调查,预计今年底前将出台逐步将外地户籍老年人纳入东莞市老年人优待体系的方案。 中山: 社区老年人活动不区分户籍开展 虽然在医保、社保这些方面中山的外地老人无法享受与本地老人同等福利,但记者从中山市民政局获悉,目前中山大部分社区都设有社工站,这些社工站每周都会定期举办各种适合老人家参与的活动,且这些活动是面向所在社区的所有老人展开,并不区分户籍。例如东区花苑社工服务站,每周二至周五都会面向社区内的老人开展主题活动,包括舞蹈社、电脑班、广播站等,所有活动都是免费提供。 江门: 外地老人可选择定点医院就医 在江门,外地老人享受的是参保地相应的医保待遇,这些群体可以在江门选择相关的定点医院作为就医点,今后在这些定点医院看病后,根据所在地医保的规定,把医疗清单以及发票寄回所在地的医保部门报销。 (文/记者黄江洁、关旭东、刘竞宇、黄子宁、龙锟、李传智 图/记者何波(除署名外))(广州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大一男生表白被拒受刺激 揣诗集挨家挨户找女友
·汉字听写出题是场“遭遇战”“神孩子”攻陷八
·英国放宽对华签证限制
·欧美休假不靠“拼”鼓励好好去休假期
·汉字听写出题是场“遭遇战”“神孩子”攻陷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