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收短信的,很焦虑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04 09:43
分享到:

  孩子上“黑名单”爹妈没面子

  在杭州,家有学龄儿童的家长,对校讯通都不会陌生。作为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校讯通会实时下发一些学校通知,如回家作业、放假安排、春游流程,也会告诉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如考试考得好不好,上课表现好不好,作业完成得好不好……

  但有时候,这样的短信,也会让一些家长很恼火,尤其是当他们的孩子成为“不好”的对象:

  “本次语文听写满分的同学有:某某、某某……不及格的有:某某……”

  “第三单元数学测试班级前10名是某某、某某……后10名是某某、某某……请家长给予批评督促。”

  “这次爱心捐款表现积极的同学是某某、某某……没有捐款的同学是某某、某某……”

  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小土豆,因为顽皮了点,所以经常上榜校讯通的“黑名单”。土豆爸又是个急性子,每次收到这样的短信,就气不打一处来,“通常孩子放学前,大约下午4点左右的短信最频繁,那个点刚好是我部门的例会时间,本来就够焦头烂额了,收到告状短信就更容易冒火。”然后,等他下班回到家,小土豆就遭殃了,一通臭骂是少不了的。

  每次看到儿子被老子教训,土豆妈也很焦虑,但她又想:经常被批评的儿子,是不是真就这么差:“我知道他体育运动方面挺好的,也是个热心肠,和同学相处得都不错,但校讯通上,从来看不到这样的反馈。”在土豆妈看来,如此通报太过简单粗暴,“其实除了成绩,我更想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习惯、素质修养、道德情操、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家住杭州体育场路的郑女士也被校讯通折磨得很纠结。郑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相当认真负责,每天全班读拼音的情况,都要通过校讯通向家长汇报:哪几个孩子完成得好,哪些还跟不上,统一群发。女儿经常是“跟不上”的那一群。

  但郑女士觉得这不能怪女儿。教育专家主张不要提前给孩子学拼音,郑女士觉得有道理,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做好心理准备,即便女儿一开始的成绩不理想,也可以慢慢迎头赶上。可每天短信轰炸打乱了郑女士的计划:“开学才一个月,老师公开发这样的短信,是不是不太妥当?这不是逼着我们抢跑吗?”

  家长们都说,如果校讯通总是强化分数、名次等结果性的东西,岂不成了急功近利的催化剂,会把家长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

  同学们觉得“不被信任”而受伤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比看到短信就会焦虑的家长,那些看不到短信的同学,其实更紧张。

  初三女生飘飘告诉记者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班上任课老师发明了一种“积分制”,根据学习表现获得积分,相应的积分可以换取对老师的一个要求,而点击率最高的“兑换”条件就是,让老师免发一条告状的短信。

  “上次物理考试,我发挥失常了,退步了好多,就求老师不要发短信给爸爸。可惜我积分不够,老师说只能暂缓发送,如果接下去没有明显进步,还是要补发的。”飘飘苦笑。但老师的“开恩”,已经让她分外感激了。

  她的小伙伴给校讯通取了个很形象的外号,叫“双打”,意思是,他们就像一个球,夹在老师和家长间,遭受“双重打击”。

  “试卷本来就要求家长签名的,分数高低,其实也瞒不过去,为什么非要再发一条短信呢?”有同学说。但对他们而言,一条提前报备的短信,往往让“招供”变成了“拷问”,让他们感觉很被动。

  小丹也有过“很受伤”的经历。有一天,一共5条数学作业,她漏记了一条,晚上妈妈检查作业时,对照老师发来的作业短信,以为她是故意漏做的,狠狠骂了她一顿,“我已经五年级了,不是低年级的孩子,作业会记不清楚。老师每天把作业发给父母,是对我们的不信任吗?”

  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家长沟通“无极限”了,他们却变得“赤裸裸”,感觉每天都在被监视。他们希望,短信能多些鼓励和肯定,少些批评和压力。

  发短信的,很伤神

  老师组织语言是门技术活

  而那些烦恼的信息源、作为“发信人”的老师们说,其实他们也很伤神。

  “发多了,家长嫌烦,发少了,家长又觉得我们不负责任。”一位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就曾有家长投诉校讯通不给力,为此校长还在全校大会上强调,要多发短信,还要定期检查。

  发送频率是个问题,发什么、怎么发更让老师费心思。

  “比如考试吧,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其实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想知道孩子在班里的层次,所以老师不说,也会有人抗议。”杭州清泰实验学校初三班主任舒丹告诉记者。权衡之下,她通常采取较为隐晦的做法:只通报平均分和分数段:100分多少人,80~100分多少人,80分以下多少人。

  但她知道,如此一来,有心的家长,还是很容易定位到孩子在班里的排名。“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排名通报?”舒老师想。之后,她又在短信里添上考试的“难度系数”,“有时候考卷偏难,能上90分就不错了。我不希望家长单纯以数字考量孩子的学习程度。”同时,针对得分不高、但进步较大的孩子,舒丹还会给予特别表扬。

  万一遇上一些特别在意排名、喜欢比较的家长,舒丹会在群发短信时,偷偷把他们的名字勾掉。

  “发一条几十个字的短信,往往要斟酌很久。”舒丹说。但她也意识到,纯文字的表达,多少带有主观性,所以她总是在短信里加上一句:“如果孩子的表现出乎您的意料,尽快跟任课老师联系。”

  在舒丹看来,校讯通能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但基本上是单向通,以老师的事务性通报为主,如果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多和老师聊聊,及时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才能变成双向通,“毕竟面谈方式交流起来更加亲切,信息量也更加详尽。”舒丹说。

  几乎每个中小学生家长都用校讯通,少则每天收到两条,多则十几条。

  校讯通究竟是什么时候“闯”进了我们的生活?

  因为用的时间太久了,老师们也记不清它的诞生时间。

  杭州朝晖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沈瑛回忆,当初由于个别家长不接受这个新生事物,学校拖到2009年才开始启用校讯通,在杭州算是比较晚的。

  另一位教龄10余年的中学班主任则表示,校讯通在2005年前就有了。

  让他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是一件超级囧事。

  那年他的一位同事因为输错号码,把给学生家长的短消息,发到陌生人手机上,结果被人投诉。

  经过这么多年,校讯通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发短信—有条件的学校会为学生配备一张智能校园卡,学生到校和离校时,在校门口的刷卡器上刷卡,自动生成考勤记录。校讯通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将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通知家长。

  此外,校讯通短信发送功能也变得人性化了。

  比如,校讯通专门有一个统计考试成绩的系统,只要老师把全班分数输入EXCEL表格,系统自动生成平均分,而且发送短信时,每个孩子的分数会自动单独发送,确保隐私。

  作为和家长沟通的渠道,看得出,学校在校讯通的内容上动了不少脑筋,只是对于这种改变,家长还希望能把握好一个“度”。

  曾经有媒体调查了50位家长,其中七成父母表示,多元化的通讯手段并没有增加个性化的沟通,反而成为机械式的信息发布平台,他们更希望通过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记者 沈蒙和 徐洁)

  (钱江晚报 沈蒙和 徐洁)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零门槛开放后迎长假 国图成低幼龄读者求知乐园  ·收短信的,很焦虑  ·宋庆龄所创中福会少年宫“60寿诞”孙俪等同台献  ·湖南大学对2层楼建筑整体平移 每天移3米 图  ·沙滩烧烤签扎伤6岁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