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宜兴,走出25位两院院士(县级市排名全国第一),近百位大学校长,近一万名教授副教授。昨天,由宜兴市委市政府联合南京大学(招生办)共同开发的“中国宜兴教授网·天南地北宜兴人网”正式开通上线,120多位宜兴籍教授前来捧场。 全国科技大会上,宜兴乡音浓 宜兴历来精英荟萃,教育人才多且文明层次高。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表示,目前我国共有25位宜兴籍两院院士,是全国县级市排名第一。而且近百所大学校长是宜兴人,成就了“无宜不成校”美谈。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就是宜兴人,昨天现场发言时他还特别提及,南京大学首任校长潘菽也是宜兴人。据了解,在我国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上,十位科学界代表,宜兴籍占了四位,分别是:周培源(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物理学家)、蒋南翔(清华大学(招生办)校长)、潘菽、唐敖庆(吉林大学校长)。四位学者一口乡音分外亲热。不仅是科研,在艺术领域同样英才辈出,徐悲鸿、吴冠中等艺术圈泰斗人物都是宜兴籍。 昨天,包括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招生办)教授吴中如老先生在内的宜兴籍专家教授也来到现场。 专家:“教授现象”值得研究 地方小人才多,所以会出现中国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在宜兴高塍镇同一条街这样的情况,也因此更让人感叹,宜兴能出这么多专家教授和名人贤士,确实是一种奇特现象。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化名)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主要负责承担省内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工作,对于宜兴的“教授现象”省里不少领导和教育界专家都很重视,因为宜兴教育在全省一直排在前列,发展水平非常高,“人才培养方面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王先生认为,宜兴能涌现这么多在一定领域非常拔尖的高级人才,而且持续上千年的时间,这很值得关注和研究。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比如哪些影响因子,他们的影响系数分别是多少等等,这些都需要去研究”。 专家揭秘“教授现象” 重教育 “对老师好,教学肯花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吴中如在南京工作期间,宜兴当地机构曾邀请其回家乡看看。整个行程吴老去了省内不少城市,沿途看到很多漂亮的建筑,随行的人就告诉吴老这是哪家企业,那是哪家工厂。“那时楼房多数都很破旧,崭新的楼很少见。”到了宜兴吴老又看到一排很漂亮的楼房,他问“那是哪家企业?”得到答复“那是学校教学楼和老师居住的地方”,吴老听了特骄傲也很高兴,“宜兴人对待老师好,在教学上也很能花钱的。”七十四岁的吴老反复对记者说这句话。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吴国平说,他们那里一直很尊重老师,也间接影响到不少宜兴籍毕业生愿意留校当老师。 氛围好 和徐悲鸿是一个镇上的 开会时,吴国平教授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并排坐着,同座是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吴国平称自己和徐悲鸿、唐敖庆都是一个镇上的,“小时候我还经常到唐敖庆家去玩的。”吴国平认为宜兴当地的学习氛围很好,身边总有学习用功、学有所成的人作榜样,学校也会刻意地让学生们和这些人认识,吴国平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期间,学校就经常邀请宜兴籍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到学校和他们交流。“所以大学毕业的时候,宜兴籍的人留校当老师的人比较多,受前辈影响,对文化、科学研究感兴趣。” 吴国平说。 学风好 西式教育理念“宽进严出” 目前在南京市鼓楼医院中心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刘教授(化名)1979年高中毕业,有件事他记得很清楚,“读高三时,我们班主任看学生下午三点都不在教室看书都跑出去打球,知道我们憋久了,就陪我们一起打,第二天他和我们说,‘昨天校长说我了,让你们好好学习,大家可得抓紧啊!’”刘教授说,后来他在美国求学多年,西方“宽进严出”的教学制度让他印象很深,“其实大学之前的学习对今后从事的专业是没有帮助的。美国的大学管得非常严,考试作弊一次直接走人,这方面我觉得宜兴和国外有点像,而省内的其他一些学校相比还是不太严。”刘教授说。 宜兴自古出状元 从古至今,宜兴就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一门九侯”、“一邑三魁”等佳话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将宜兴称为“文人不敢放肆的地方”,这里走出过4位状元、10位宰相、385位进士! 宜兴籍四状元: 佘中:北宋神宗熙宁六年状元 蒋重珍: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 周延儒:明万历年间21岁时连中会元、状元 陈于泰:明崇祯年间“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 宜兴籍大学校长: 蒋南翔:清华大学校长 周培源:北京大学校长 潘 菽:南京大学校长 唐敖庆:吉林大学校长 史绍熙:天津大学校长 潘梓年:中原大学校长(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小链接 教授咨询网市民也能查 据了解,昨天正式上线的“中国宜兴教授网·天南地北宜兴人网”意在将全国各地宜兴籍教授专家的信息收集、整合,打造一个平台构筑人才深度开发的资源。而普通百姓也可以登录该网站,看看都有哪些宜兴籍专家教授在你身边。(通讯员 何振兴 记者 张筠) (扬子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父抚育自闭症儿16年 心愿:让“星星的孩子”找到
·职业学校开设“女德班” 学习《女诫》和女红
·上海青少年肥胖率反弹 专家建议提高活动强度
·学生邮寄苹果手机变石头 学校邮局否认调包包裹
·学校校门口地基松软沉降 所幸未造成学生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