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婆婆带孙子还要发工资的?”近日,龙岩网友hdy47781发帖称,自己休完产假,马上要上班了,请婆婆来帮忙照看孩子,可婆婆开口要每个月1000元补贴,她对这种要求不大理解。 她解释,自己也明白带孩子很累,可自己和丈夫一个月工资大约5000元,又要还车贷、房贷,生活过得本来就紧张,这下还得扣掉1000元,实在捉襟见肘。而且这1000元还只是工资,不包括日常所需。她很苦恼,于是问计网友,而不少网友认为该给。 对此,记者采访了龙岩市民,发现该网友的情况占少数,绝大部分龙岩老人十分乐意义务为自己的孩子带小孩。 行走在龙岩市区路上、公园里,或是幼儿园门口,不难发现,许多孩子身边,并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似乎在人们的观念里,“含饴弄孙”这才叫天伦之乐,新晋的祖辈们身体尚好,都十分乐意照顾孙子孙女。如今“带孙费”一词出现,倒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市民小胡的孩子就由自己的妈妈照顾,他认为,如果是生活需要的钱,自己当然应该出,但如果像发工资那样,要定时定额给妈妈交钱,还冠个“带孙费”的名头,自己接受不了,“亲情一旦和金钱沾上边,总觉得太生硬了”。 陈阿姨为了带孙女,没法干其他的活,断了经济来源。按理说让儿子媳妇掏点“辛苦费”,也应该。但陈阿姨总想着,自己还有积蓄可用,羞于开口,“照顾孙子还要钱,说出来多伤感情,显得我这个做奶奶的不仗义”。 专家 应尊重老人的意愿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毛汉青律师认为,从法律角度看,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却没有为子女抚养他们子女的义务,他们帮忙照顾孙辈,是一种义务外的付出,而且较为辛苦,要些补偿,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福建省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王永红建议,父母把自己拉扯大,就够不容易了,再帮自己带孩子,并非天经地义,而完全是出于亲情。如果老人开口要“带孙费”,也可以算是顺应时代变化。 至于“带孙费”给多少、怎么给,则可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愿。这种情况下,“谈钱”不仅不会伤感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既满足了老人的基本需求,又能体现子女的孝心和感恩之情。(海峡导报记者 卢婷婷) (东南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郑大5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 励志故事令网友“惊呆
·7岁养女承诺为瘫痪养母送终 婚后与丈夫尽孝
·东大食堂独门绝招“面霸江湖” 网友:经济又划算
·At liberty 自由,随意
·学好英语 让孩子去上海自贸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