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高校网上填报首日出现有趣一幕:一名女生问前来采访的记者学新闻学怎么样,记者马上摇头说:“这个职业看似自由,但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建议女生入行要慎重……” 这与8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 招生办)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东校友会成立大会上发布的一则调查报告“遥相呼应”。这份由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罗昕带领课题组主持的“30年来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披露:已生育孩子的新闻传播毕业生,仅15%表示支持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媒体行业,另外85%并不持肯定态度。 现状:新闻教育供大于求 据权威资料,2012年,我国有800多家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而编辑记者的岗位要求仅为25万人左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著名新闻学教授李良荣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2000年以来较大规模的扩招,导致毕业生急速增长;二是随着受众要求提高,媒体大量吸纳金融、法律、社会学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从事新闻的综合、分析、解读等工作,也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小朱大学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班上共有50人,而毕业后除了10名同学继续深造外,真正做记者的,只有他一个。“其他同学大部分进入了各类企业、广告公司,或者考了家乡的公务员()。他们不是不想进媒体,确实是媒体单位的门槛越来越高。” 不愿子女“接班”是“围城”现象 小朱入职一年来,迈入了“月光族”,体验了“作息时间没规律”的生活:有时凌晨接到电话,立马要从床上爬起来赶去现场;有时遇上紧急任务忙不过来,一天只吃一顿饭…… 像小朱这样的“加班”情况,调查报告也有体现。报告披露,长时间的工作状态是新闻传播毕业生的普遍现象,超过8小时工作的新闻传播毕业生比例高达77%。 主持这次调研的罗昕副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八成多传媒工作者对其子女进入传媒行业不持肯定态度,但这种“围城”现象,在其他行业也存在,因此不必悲观。 罗昕指出,其他行业对自己职业的认同也会出现这种“矮化”的评价现象—比如公务员,他也会把自己的待遇、评价说得很低,但每年仍还有“千军万马”争相报考。 全媒体时代,职业规划更广阔 李良荣对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表示乐观:随着社会发展,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不再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唯一出路。许多大型企业、公务员单位和事业单位都需要新闻学专业人才,来负责公共关系处理和对内对外宣传。他希望在校学生能全面提升自己采、写、编、评的能力,打好基础,培养新闻敏感度,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罗昕也提到,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全媒体”概念随之出现。全媒体的发展对整个新闻传播教育来说是个契机,将促使其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变得更为广阔。 这种背景下,罗昕觉得,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强化对学生的新闻理想教育和职业认同感教育,让学生在培育新闻理想的同时,认识到行业现状,不至于毕业后产生现实落差,出现像北京那个记者劝阻考生报考那样的情况。(记者 董柳 实习生 王骏) (羊城晚报 董柳 王骏)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大学生应有防盗意识 警惕保管重要财物
·陕西省财政拨付1.64亿助学农村贫困大学生
·新学期回到校园实用口语:有关老师的必备短语
·新闻教育供大于求 八成媒体从业者不愿子女入行
·天才宝贝推荐教师:杨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