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养孩子的成本276万元? 生育和养育成本的下限容易算出来,上限则无止境,难做科学的比较 “原来生孩子才是最昂贵的奢侈品!”近日,一则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消息引起关注。此排行榜显示,北京市的生育成本是276万元,全国排名第一。按家庭年收入12万元计算,需要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不只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三大城市的生育成本也均在200万元以上。有网友在庞大的数字面前感叹:“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高达276万元的生育成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榜单上详细列出了每个城市生育成本具体的计算方法,包含怀孕时的营养成本、产前产后及月子费用、学前日常用品成本、学前教育成本、学前其他成本、教育费用、其他教育经费、补习家教费用及特长爱好花费、人情送礼花费及生活费9项内容。 乍看起来这一生育成本计算得相当精准,实际生活中,养个孩子真要如此花钱吗? 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裴女士,孩子月底就满两周岁了。她觉得养孩子的成本确实不小,但也还没到近300万元的程度。她细细算了从生孩子以来的账单— 怀孕时期的营养成本:主要是正常吃饭,怀胎十月花了不到1万;产检及生产费用:5000元;月子费用:请了月嫂,1个月6000元;孩子学前日常成本(尿布、奶粉、玩具等):一个月大概2000元,两年近5万;学前教育成本:游泳班从孩子6个月开始,上课72次,不到1万元;早教班从孩子一周岁开始,每节课200元,已上70节课,大约1.5万元。把怀孕开始到现在孩子近两周岁的账单相加,孩子这两年里共花费9.6万元。 对于孩子今后上学的费用,裴女士也有预算:她打听了一下,附近公立幼儿园每个月只需2000元左右。除去寒暑假,幼儿园4年里教育成本共需花费8万元。孩子上学的花费也不会太多,一年吃住学基本花销2万元足矣。考虑到可能会给孩子报兴趣班,每年外出旅游1—2次,估计每年再加1万元也差不多了。等孩子上了大学,费用可能高一些,按现在的水平算,一年3万左右应该够了。 “就算加上孩子的吃穿用度,把孩子从小养到大的成本肯定能控制在80万元以内。”裴女士认为,自己这样带孩子算不上“抠门”,即便如此,也与排行榜里的276万元相去甚远。 中央财经大学(招生办)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苏是一个5岁孩子的爸爸。在他看来,孩子的生育成本高低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都说养孩子难,其实是很多人爱攀比,什么都要最好的。” 张苏说,他见过一些家长从孩子还在肚子里就搞胎教,孩子出生后让孩子去早教,再大一点上贵族幼儿园。这些教育成本动辄几万元,累计起来达到200多万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可以算出500万元的账,比如有人称孩子学英文一定要请外教一对一教学、每年至少要出国旅行一次等等,这些都不是必需的花费。 “生育成本的下限是比较容易算出来的,就是考虑一些基本的需要,而生育成本的上限是无止境的,可以无穷大,不宜做此类比较。”张苏认为,较之我国其他地区,北京生育成本确实偏高。这是因为北京人口密度大、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优质教育资源需要较高的教育成本来支撑,而人口密度大导致对优质资源需求大,相应提高了价格。但即使这样,276万元的成本仍有些夸张。 一线城市1000万元养老未必够? 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是养老的两大来源,单靠个人存钱不是发展方向 多少钱够养老?北京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曾撰文称,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发行货币的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名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保持退休后生活水准没有明显下降。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这一说法尽管在2010年就提出来,但直到今天仍被广为引用。一线城市养老真要那么多钱吗? 北京红庙路口邮局员工张女士听到1000万元这个数字着实吓了一跳。“我今年30岁,20年后退休,目前的年生活费用为5万元,按照2%的费用增长率进行测算,2033年退休第一年的生活费用需求为74297元;存至70岁,那么退休后生活20年的总费用折合到退休时点的现值为1214862元,即大约需要121万元。就算通货膨胀率再高些也没1000万那么夸张吧。” 许多人提出,养老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是养老金,而不是纯粹靠自己储蓄。 孙大爷从某中央出版机构退休已有8年,他说:“我和老伴儿的退休金,每月加起来8000多元,在北京算中等水平吧。花销上,我们每个月买菜吃饭1500元,衣服基本不买,水电煤气通讯费1000元,有时候给孙子买点玩具零食花个七八百块钱,一年出去玩一趟,看病吃药有医保,当然自己也要花些钱。算下来,每个月靠养老金足够了。只要不得大病,不需要用存款。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覆盖3亿多人,目前企业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为2000元左右,其中大城市要更高一些。孙大爷说他没算过养老到底要花多少钱、要攒多少钱。“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可能会在养老上多花一些。工作时有经济实力的,也可以多给未来攒点钱。但1000万元的说法,听听就行了,不能真当回事,也没多少人能做到。一定要算出养老需要多少钱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压力。” 山东济南的中学教师刘女士今年49岁,有车有房,再过6年退休,她开始盘算养老账:“不算孩子读大学的费用,我们夫妻俩现在每月开销4000多元。退休后,人情往来的花销会减少,但医疗费用可能增加,估计每月还得花这么多钱。”不过,刘女士并不觉得压力有多大,她预计退休后两个人的养老金能有5000多元,保持日常生活水准不降低不是难事。刘女士坦言在攒钱,但主要不是为了自己养老,而是给儿子攒买房的钱。“经济条件许可,多攒点钱当然好,不过一线城市1000万、普通城市500万的说法也太吓人了。能有那么大实力的人,应该不会担心养老问题吧。” 张苏认为,“一线城市养老要预备1000万元”的论断显然不合理。“本世纪初,美国一个权威调查显示美国人从生下来到进入坟墓,花费约100万美元。在中国单是养老成本怎么可能这么贵呢?”张苏注意到,1000万元的说法是把通货膨胀考虑其中。“算养老成本,用这一代人的物价水平来衡量才是可比价值。二三十年后的物价水平,即使设定诸多假设条件,对普通人也没什么意义。”何况,这种算法主要强调自己储蓄而忽略社会保障,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向。 大城市月薪不过万元没法活?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是事实,但提升幸福感更重要的在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长安居,大不易”。在大城市的日常生活成本,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大城市月薪不过万没法活。” 一成都网友发帖称:“月薪2万只能过60分生活,月薪1万没法活。”其清单具体包括房租(2000元)、用车成本(2000元)、社交成本(1500元)、电话费和一日三餐(1000元)、探亲费(500元)、烟钱(800元)、书报费(100元)、电影及购置服装费(500元)、休假成本(500元)、保险费(1000元)、咖啡和茶的费用(300元)、手机和电脑的折旧(800元)。除去个税,2万元月薪所剩无几。 清单上的每一个数字似乎都合情合理,所以这个60分的生活好像的确有点不尽如人意。倘若只有1万元,似乎真是很困难了。在网络上,许多人表示认可这一说法。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说法也常常在年轻人谈及压力时被引用。 “北京这些大城市花销多是肯定的,但也不是夸张到不过万不能活的地步吧。”在北京做销售的梁耀州这样认为。小梁的妻子怀孕4个月了,家庭正进入花销大的时期。他算了一笔账:每个月3000元钱的房贷,吃饭和水电费2000元,买衣服一个月至少1000元,妻子例行产检每次近1000元,交通费每月六七百元。再加上平常的交际应酬和一些额外开销,他现在一个月总要花1万元以上。“但这是我们两个人,而且是在老婆怀孕期间。”小梁在北京打拼已有十多年,在他看来,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的确比较大,但机会也比较多,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没什么好抱怨的,这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我正在攒钱,也许40岁以后,觉得在北京生活太累,就回老家去了。” 在北京启德教育工作的张静表示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说:“我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个月6000元钱,除去每个月吃饭1500元,日常水电2000元,再交房租,虽然剩不下什么,但每个月都会用一部分钱去周边简单旅游一次,或者报一些辅导班进行一些自我提高。” “钱是没个够的,我的一个朋友月薪3万多,但是她住月供1万元的房子,买3万元的名牌包,最后还是‘月光族’。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张静觉得单纯进行这类比较没什么意思。 在低收入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人看来,“大城市月薪不过万没法活”太矫情。“烟、咖啡和茶每月花1100元,比好多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都高了,还哭穷?”“地区差距还真是大,你每月2000元的车钱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了。都是大学毕业生,看来我该撞墙了。”有网友称。 对于这类说法,武汉大学( 招生办)社会学系教授周长城认为,考虑到地价房价等因素,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的确比较高,而且从长远看还会提升。成本高于中小城市是事实,但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有弹性、能更新的。一方面,选择在大城市打拼,就应立足于提高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为自己和家庭赢取更好的条件,而不是一味抱怨。另一方面,应学会调节情绪,调整预期,少些攀比,幸福感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靠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 “吓人”数字传递生活焦虑 夸张说法流传,容易放大不满情绪,也提醒政府部门要重视百姓的焦虑,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公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在北京养孩子至少要276万元;没有1000万元别想过体面的退休生活;月收入1万元在一线城市过不下去……这些说法很多人觉得“吓人”,但为什么总能迅速流传、引发热议甚至引起共鸣? 周长城认为,这类说法的热度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感同身受。“中国正经历急速的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大幅度、全方位调整,人的流动性增加,相应的社会建设未能跟上,增加了社会成员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导致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缺少信心,产生焦虑。”同时,这些说法反映出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数字“吓人”,也折射出当前社会保障不足。人们存在后顾之忧,因此要拼命存钱应对。 张苏认为,“1000万元难养老”的说法虽不准确,却反映了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随着中国乃至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国家必须提前采取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我国养老体系,推进问题的解决,要让老百姓对制度有信心、对老年生活有信心。”存钱养老,对很多人来说实际上是存钱防大病。我国医保已覆盖13亿人,但还存在着待遇水平偏低、大病保障不足等问题。很多老人的养老金足以支付日常开销,但一旦患大病,往往成了无底洞。 存钱养孩子,则体现出对教育成本偏高的不满。“不仅是大城市,如今教育成本高昂是所有城乡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提醒有关部门,如何在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张苏说。 夸张说法流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周长城认为,这类有些“吓人”、“极端”的说法流传,容易放大民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引发越轨行为,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互联网时代给社会不同群体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表达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类有点‘耸动’的说法更容易传播。社会心态多元化是一种趋势,但应注意引导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特别是不要在青年群体中形成‘成功就是白富美、高富帅’等价值观。” 张苏表示,放大在大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固然不好,但也有其积极意义。一方面,将城市生活成本换算成货币价格,会起到适当的调节作用:价格高了才能让更多的需求转移到外地。经济学上有一句话“价格从来不会出错”,有利于让资源在全国各地合理分配,也避免优质资源的长时间过度集中。另一方面,这些“吓人”数字提醒各级政府包括社会管理部门,要重视百姓的焦虑,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物价房价,增强公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郭璐 李薇) (人民日报 郭璐 李薇)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大城市生活真这么“贵”吗?
·上海书展 重新召唤全民阅读风
·福州孔庙迎台湾客 两岸小天使听孔孟道
·水土不服融资仍难 多地设导师制出谋划策
·武汉一天内4人江边野泳溺水身亡 最小者仅1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