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压力排行榜”源于现代都市人自我封闭?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10 09:02
分享到:

  核心提示

  近些年,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加大,尤其是围绕房价上涨为核心的一线城市生存成本的不断增加,“中国压力最大的十个城市排行榜”、“中国男人生活压力最大的10个城市排行榜”等民间推选的榜单陆续出炉。日前,在一片逃离“北上广”的唏嘘声中,相对于北京的“贫富差距”和上海的“娶老婆难”,广州被“光荣”地冠以最具“漂泊感”的城市。

  广州的“漂泊感”如何定义?它来自于南漂一族经济基础的不稳定、广州本土文化带来的隔阂,还是现代都市男女生活方式迥异所带来的变化?这种“漂泊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南漂”一族和都市男女应如何应对这种“漂泊感”带来的身心压力?

  “漂泊感”

  因对城市缺乏认同?

  “这个城市和北京一样,有着鲜明的贫富划分。非洲人、外地人处在这个城市的边缘,除广州以外的广东人在中间,最后剩下广州人居高临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男人,拿着高薪,却也供着高房价,而且就连堵车,都将要实行上交拥堵费。每天数以十万计的流动人口,让这个城市名副其实地成了打工城市,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男人,60%怀着一个目的:赚了钱回家。”这是网上疯传的一个全国十大压力城市排行榜中对广州的介绍,可以见得,生活成本这类经济因素被认为是在广州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

  对于这个“排行榜”,受众买不买账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些网友认为广州确实让人有“漂泊感”,一位名为“Nnhang”的网友说:“自从上大学以来,一直在广州拼搏了3年了。时间很漫长,可是也一样过来了,每天上班下班地铁之间。走在珠江边,看着广州塔,花城显得很美丽,但这都不是我的,我想的是:赚了钱回家,赚不到钱只能一直漂泊了,这本来就是现实的社会。”

  而也有很大部分的网友认为所谓“漂泊感”不过是经济基础地位不牢固导致的内心不安定。名为“变身-SHERO”的网友则认为:“漂泊感,买不起房,工资太低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吗?”用户“陈冠西饼屋”也认为:“不就是缺钱吗?有钱哪里都有归属感!”另一位用户“维基基”则说:“真要逃离,又有多少留恋不舍?尽管有人的确想离开,它们是成千上万人最想进入的大城市这一点,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尽管众说纷纭,但大都离不开“房价”、“挣钱”二字,归属感真的源于经济基础吗?有了金钱保障就有归属感了吗?

  “漂泊感”,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归属感,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姜美俊博士认为,“漂泊感”包括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三者的缺失,不仅涉及生理上的安全感,而且也是心理上的一种感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漂泊感”也是压力过大、内心缺乏安定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过于强烈的“漂泊感”都是不利的,若不加注意和调适,就可能对身心健康带来损害,严重情况下可诱发潜在的心理隐患。

  文化学者饶原生则从另一角度提出其观点,“对于一部分‘南漂一族’来说,广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淘金地’,缺少本地人对广州的那分热爱和认同,他们所说的“漂泊感”也许是自身没有尽力适应广州本土文化的印证。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自己的经历:“我的父辈和祖父辈都不是广州本地人,但是他们还是选择落下根来,为融入广州文化不断做出努力,从语言,生活习惯,到生活态度,慢慢把自己看作一个广州人”,他认为广州是一座宽容开放的城市,广州人没有新老之分,“漂泊感”的提出证明“南漂一族”的心态放得还不够宽。

  文化隔阂造就不适感

  也许“南漂族”的心态和观念有待摆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生活在广州的外来者而言,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的确给“南漂族”带来了一定的“不适感”和心理落差,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南下闯荡的“漂泊感”。

  “都说广州是一座没有人情味,但又是一个包容、充满商机的城市,这里有年薪几十万元的金领,也有为一片面包、一张睡觉的床挣扎,月薪只有可怜的几百元的打工仔、打工妹。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大气在于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不怕辛苦、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能拼命,就一定会找到一个属于你的位置,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发达跻身百万富翁,在这里一夜间破产已经司空见惯,而一夜间暴富也不再是神话。”作家郝晓飞在她的作品《欲望派对》中如此阐述。

  郝晓飞说她的经历,只是众多“南漂”中的一个。出身于艺术世家的她从小在长春长大,后来为了爱情去了北京。1999年离婚后,为了疗伤,她来到了陌生的广州。

  “刚到广州的我当时寄居在海珠区珠江电影厂亲戚家中,做过影视公司的编剧,也做过广告,但是最终都无法继续下去,那段日子,充满了泪水和苦闷。”

  7年广州生活,郝晓飞虽然没有学会粤语,户口也不在广州,但是她在广州有了自己的房子,觉得自己已经是广州人的一员。她觉得,离开家乡和亲人的庇护,“南漂”在陌生的城市所需要面对的挑战,曾经让他们感到孤独无助,但也因此令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而网友Bill来广州闯荡多年,但他仍认为:“物质上我算扎根广州,但精神上永远不是。我会一直是异乡人,总感觉生活在别处。”Bill说,他喜欢广州的自由,喜欢广州的包容和大度,但“在文化上,和广州还是有距离”。

  姜美俊博士和记者谈起自己经历时表示:“作为一个山东人,我在广州这么多年也没有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漂泊感’,就我个人认为,广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语言不通,但若是坚持学习,这些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文化认同是很重要的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这么辽阔的国土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十分多元,加上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于是文化认同对于族群间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学者饶原生如是说。

  面对压力,男人女人都喊冤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奔波打拼的男女,更是叫苦不迭,迫于经济压力,很多80后坦言恋爱“爱不起”,结婚“结不起”,只能花更多时间挣钱、打拼事业。

  但是对于男女压力谁更大这个话题,则是众说纷纭,因此“中国男人生活压力最大的10个城市排行榜”一经出炉,也引起了有关“性别和压力”的争议。有人认为男性压力更大,而有人则更怜悯女性。

  名为“一步三杀”的网友说:“男人更累吧,否则华仔为什么要唱‘男人哭吧不是罪’?这说明社会普遍加给男人的看法,就是再累也要扛着,不能够和女人一样示弱撂挑子。”名为“怀金岁月”的网友则表示:“男人有压力,女人也有压力,男人的压力往往在明处,女人的却总在暗处,且要多得多。谁叫你是上帝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成的女人?上帝都已经偏心眼了,你还能怎么办?”

  网友“24K囧帅”的结论是:“男女压力都挺大啊,男人的压力来自于女人逼迫买车买房买银行,女人的压力来自于怕男人买不起车买不起房,进都不敢进银行!”

  关于男女两性应对压力的表现,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曾通过测试,得出“男性遇到危险时变得更具进攻性”的结论。研究人员说,与女性相比,男性在压力下容易鲁莽行事,例如会危险驾驶、吸烟、赌博、吸毒或者一夜风流,而女人出于保护家庭和孩子等原因会倾向于小心谨慎,这对人类生存繁衍更加有利。

  另一方面,北京一家调查公司也在网上民意调查中发现,男女对工作压力的感受大体相同,但女性的身心疲劳度远远高于男性。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女性同时承担更多的家庭压力,以及女性面临压力的自然反应和疏散压力的方式不够积极有关。

  姜美俊博士特别提到,若“南漂一族”在工作过程中不懂得化解压力,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临床上的抑郁、焦虑等等病症。他告诉记者:“目前前来就医的女性患者,在数量上多于男性患者。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在观念上还是把女性看作一个弱势群体,就经济地位而言,大部分女性仍然不及男性,因此在社会上主动性弱一些,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了在精神科门诊案例中女性多于男性的现状。”

  从专业角度上讲,姜博士对于部分网友所持“男性压力大于女性”的意见持否定态度,他表示:“从流行病学统计上的结果来看,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当前焦虑、抑郁症的发病率仍然呈现出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生理特点等都是有关系的。”

  改变封闭状态 不做“容器人”

  撇开一线城市生存成本、性别和生理、文化隔阂等因素,造成“漂泊感”的原因也与现代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族群趋于封闭的生活方式有关。从事IT行业的刘先生在受访时提到,现代都市人之所以感到“漂泊”、“无助”、“孤独”,是因为生活方式、交际方式“将彼此的心灵上了锁”。他注意到一些同龄人热衷在网上交友和娱乐,却不愿意出门聚会、运动或者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就算聚会时也局限于小圈子,平时朋友聚会时经常看到大家埋头刷、发微信、打游戏,却鲜少开口交流。

  他感叹道:“现在娱乐方式看起来越来越多元化,一个人好像也可以活得很精彩,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感觉孤独、压力大呢?人们到底有没有从丰富多彩的娱乐和生活方式中感受到更多乐趣、更加热爱生活而不是厌倦呢?”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电视在中国普及所造就了一拨“电视人”,如今不论男女,随着科技的发展,以智能手机、iPphone、iPad为载体,以社交网络为平台的虚拟空间或许正在造就另外一拨“容器人”。这个由日本传播学者提出的概念,形象地概括了今天沉迷于手机和网络的都市男女的生活状态。“容器人”的意思是,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说到现代人如何缓解生存的压力,姜博士认为:“现代人之间应当多一些接触、多进行一些良性沟通,将心中的苦闷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聚餐、娱乐、运动都不失为好的途径。尤其对于‘南漂族’而言,拥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十分重要。”

  文化学者饶原生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现在的广州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邻居见了面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大家没事儿一起聊天,有事儿互相帮助,人情味儿浓,但是现在人口密度虽然加大了,人们反而更容易将自己困在封闭的空间,出门见到熟人只是点点头,而没有情感上的交流,慢慢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

  也许只有当“南漂族”试着以主动的态度融入广州,只有当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再是简单的“外壁碰撞”,“南漂族”的漂泊感才能真正被治愈。(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刘桐同)

  (南方日报 郭珊 刘桐同)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压力排行榜”源于现代都市人自我封闭?  ·加州法案允学生自定性别引华人担忧(图)  ·考生超一本线50分复读 称“目标就是北大”  ·法学专业为何亮红灯?  ·寒门学子一夜暴富无心上学 一本苗子考200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