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留守青山的姐妹花度过了又一个“父母缺位”的儿童节,但她们说我们不怨爸爸妈妈 莎莎与鑫鑫说,守着爷爷奶奶也有别样的幸福 没有夏令营,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这是乡村留守儿童的现实。5月31日下午放学后,正在读四年级的女孩廖鑫鑫像往常一样与姐姐一起乘爷爷的摩托车回家过周末。 这所规模超3000人的留守儿童小学,每逢周五放学,校门外很难见到年轻家长,来接孩子的,几乎全是年迈体弱的老人。廖莎莎与廖鑫鑫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这对姐妹花是粤西无数留守儿童中的个案。对于“留守”,她们却表现出惊人的宽容:我们不怨爸爸妈妈,留守青山,别有幸福。 在父母身边花费太高 昨天中午,记者如约来到茂名市茂港区羊角镇实验小学。这是一所在镇中心小学调整中保留的“农村面上小学”,从2004年起专为留守儿童提供就读条件,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选择寄宿,逢周末才回一次家。姐妹花廖莎莎和廖鑫鑫亦是如此。 记者见到正在读六年级的姐姐廖莎莎时,她刚参加完班里的“游园活动”:学校特意休课,组织每个班搞一种文体活动,庆祝六一儿童节。这是粤西乡镇小学唯一具有操作性的“庆祝方式”。廖莎莎换上新衣服,带领同学编演了一曲舞蹈。演完后,班主任竖起了大拇指。而年级更低的班级,在做完一节小游戏后就干脆直接发糖。老师叹息说:乡下条件有限,没办法。 “哎呀,这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有纪念意义啊。”廖莎莎并不讳言,她跟正在读四年级的妹妹不一样,半个月后她即将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到那时,她就得过青年节啦!”10岁的廖鑫鑫在一旁补充说。“那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姐姐追问,廖鑫鑫摇摇头。“5月4日啊,你笨哦,这都不知道。”此时的姐姐显示出优越感,打趣地说。 采访中,略显早熟的廖莎莎告诉记者,她们两姐妹自出生后就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曾在东莞上小学。读完三年级后,由于难以支付高昂的学费,2010年,父母将她们送回老家茂名市羊角镇,由爷爷奶奶照料生活和读书,从此也就成了留守儿童。“我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送我们回来,因为把我们带在身边,花费太高了。”姐姐廖莎莎说。 父母在外面也不容易 廖莎莎告诉记者,父母每年只在春节才会回家,过完年后,他们又收拾行李离家而去了,“记得2011年过完年后,我和妹妹都希望爸爸妈妈在家多待两天,抽时间多陪陪我们。最后他们还是走了,我们当时都哭了,脸偏在一边,但还是没有办法。”如今想起,12岁的廖莎莎仍感到一丝愧疚,“他们在外面不容易,那时我们都不懂事,只想要疼爱。” 5月31日下午,羊角镇实验小学放学后,记者跟随开着摩托车接姐妹花回家的老人廖辉高,来到廖家位于羊角镇青山管区的清泉村,这里背靠青山,开车到学校只要30分钟。记者注意到,在村子的周边也设有小学,但为追求更好的教学条件,老人坚持让两个孙女寄宿在实验小学,宁愿每周开车接送。 “她们的衣服都是自己在学校洗,我们不怎么管。”70多岁的奶奶何锦群告诉记者说。记者了解到,两姐妹自立能力很强,只在每逢周末需爷爷开车接送,其余生活和学习上事情都是自己自主安排:洗衣、做饭、温习功课等等。“她们的学习成绩优秀,这没的说,唯一的缺陷就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可能很少感受到父母那种贴身的爱。”奶奶说。 廖鑫鑫说,每个周末回到家,她和姐姐都要跟父母通电话,“一般都是爸爸妈妈主动打给我们,让我们要学会照顾自己,不要让爷爷奶奶操心。”廖鑫鑫笑着说,自己确实没有惹什么乱子,属于那种比较文静的孩子,懂得去爱长辈。 “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我们也不会埋怨他们。”廖莎莎说。对于最后一个儿童节,廖莎莎说认为纪念意义大过具体怎么过这个节日,在乡下和妹妹一起守着青山和爷爷奶奶,也很幸福。(记者 罗坪影报道) (羊城晚报 罗坪影)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上海剪伤幼儿教师被警方控制 园方教师称“新来
·上海剪伤幼儿教师被警方控制 同事:新来的不懂事
·《小布头奇遇记》领衔中国儿艺“儿童戏剧开放
·溯源儿童看病难:医疗资源匮乏 儿科医生缺口近
·中国儿影厂陷入艰难境地 仅剩“一个厂名一个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