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年轻的973科学家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36岁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凌飞 爱T恤 爱短裤 更爱斑马鱼 斑马鱼,是一种热带鱼,因色彩艳丽成了宠物鱼。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凌飞也和斑马鱼有一段不解之缘,通过它,罗凌飞探索着人体器官再生奥秘。 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27名青年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罗凌飞正是获奖者之一。昨日,他飞赴北京领奖。今年36岁的他,是全国最年轻的973科学家(源自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市最年轻的两江学者,西南大学最年轻的二级教授……你能想象,拥有这些头衔的他,并非着正装打领带的庄重模样,而偏爱穿T恤短裤和拖鞋吗? 他的研究 他的伙伴他的生活 实现人体器官再生 肝癌、糖尿病、脑血管病这三种疾病,许多人谈之色变。“这三种疾病的共同点是器官受损。”昨日,已飞赴北京领奖的罗凌飞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人类在患上肝癌、胰腺疾病后,相应脏器功能严重减弱,需要把坏掉的器官切除,“但很多患者还没有等到器官再生就离开人世了。” 有没有一种技术,能让人体器官相对快速地再生呢?“在斑马鱼身上,研究者发现了这种可能一条斑马鱼器官再生的时间只需要2天。”罗凌飞说。2004年,罗凌飞在德国马普研究所接触到斑马鱼,几年下来,建立起了多个器官再生的斑马鱼模型。目前,罗凌飞把研究重点放在肝脏和胰脏细胞的发育和再生上。今年3月,他的团队在生物医学顶级杂志《发育细胞》发表文章,研究揭示出肝脏发育的关键因子EpCAM(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就如同一张执照。有了这张执照,细胞才具备被诱导分化为肝脏细胞的能力。” 他的伙伴 游弋恒温人工海水中 罗凌飞的研究对象斑马鱼,是原产自印度和孟加拉的热带鱼。在西南大学崇德湖畔,罗凌飞的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里,有40多个架子,每个架子上有120个透明鱼缸,每个鱼缸里面最多的有30条快速游动的斑马鱼。 “为了让这些小伙伴们有个舒适的环境,实验室内的水温恒定保持在28.5℃,而水也是用经净化的自来水和海盐制成的人工海水。”罗凌飞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些斑马鱼正是担任调控内胚层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这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主要模式动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他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无时无刻不在仔细观察这些游动的鱼儿。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像斑马鱼一样,快速实现器官再生?罗凌飞说,科学研究没有时间表,但他和他的团队已获得一系列突破,并为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努力着。 他的生活 做学术不在乎穿什么 生活中的罗凌飞和普通重庆娃一样,爱穿T恤、短裤和拖鞋。这次去北京参加颁奖也这样穿吗?“北京有点冷,穿T恤短裤有点不正常。”昨日,接受采访时,电话那端的罗凌飞爽朗地笑着说,他这次去北京穿的是衬衣长裤和皮鞋。“如果不是明文要求穿正装,我一定会穿T恤短裤,舒服。”就连参加重庆两江学者答辩那天,他也还是穿T恤、短裤。 “我觉得台上的评委不会在乎我有没有衬衫领带,他们去很多场合的时候,也未必西装领带。做学术的人,不会在乎穿什么。” 罗凌飞的一个博士生曾用凡客体形容他:“爱T恤短裤、爱拖鞋、爱斑马鱼、爱跑步、爱抓蝌蚪,但他爱说,‘我是罗凌飞,我不是宅男!’” 除了每天12个小时和斑马鱼、各种实验数据呆在一起,他每周还会去学校操场跑两次步,平均一次跑8圈,3200米。他还自嘲说,“没办法,年纪大了。” 我也曾找不到人生方向 但可以先明确短期目标 1995年,18岁的罗凌飞从西师附中毕业后保送南京大学(招生办),后保送到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硕博连读,随后到德国留学 () ,看似一帆风顺。 “说实话,我也曾经找不到方向。”罗凌飞从小喜欢抓知了、蝌蚪和各种小昆虫,喜欢解剖鱼,高中开始,他找到了人生目标。但上大学时,他也曾对今后的人生方向有过动摇。 现在大学生常把迷茫挂在嘴边,罗凌飞建议他们一定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或许你没有长期的人生目标,但你可以把规划缩短,比如在最近5年内,甚至在最近1年内,你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 实习生 周璐 西南大学供图)(重庆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上海将建中国最大体育教学资源平台
·电杆拉线伸进校园内“夺命”
·北京否认非京籍毕业生落户限龄系歧视 称将调整
·体质状况不等于运动能力 专家称以往标准存偏差
·多地举行活动激励青年发扬“五四”精神 传递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