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4月18日电 (记者段续)4月16日下午,遭投毒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上海警方认定其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将其刑拘。就在同一天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同宿舍同学因琐事口角,一名同学在冲突中被另一方刺伤,抢救无效身亡。 在网络上搜索不难找到许多类似的案例,是什么让朝夕相处的舍友“下手”却如此之“狠”?是什么让这些天之骄子视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前途于不顾? 细细梳理看来,悲剧不应单纯归结为个案。痛定思痛,“学而优则一切优”,从小学、中学一路走来,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大人眼里是怎么看怎么顺眼。迈入高校大门,脱离了父母的监护与老师的叮咛突然“放养”,难免会出现问题。 朝夕相处的同学,再大的事都不应如此“刺刀见红”的同室操戈。细究起来,每一位教育的参与者都应或多或少的对类似悲剧负责。细数近些年发生在高校的类似血案,无不与施害者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排解有关。如果在矛盾初期就能遏制住苗头,周围的老师、同学能够早些介入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悲剧或许就会减少。 增长的不仅是学业、见识,心理健康发展同样不能忽视。多关注、多协调、多沟通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王道。 关注是个细心活。高校一个班级的辅导员至少要面对二三十人,杂事多,琐事繁,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关注是个技术活。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必要的心理辅导老师,不走过场的心理健康讲座,三者合一才能让学子们早发现、勤梳理自己的“憋屈”心态。 惨案若不在,阳光自然来。 (段续)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张家港高校伤害案追踪:嫌犯悲观厌世伤人求解
·复旦投毒案续 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非到大学以后才
·让家门口的学校都一样精彩——访国家教育
·请还校园一份纯净
·本是同舍人,相煎何太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