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11月21日A05版讯(赵新星 杨玳玲)还是那样天朗气清的金秋,还是那样青春洋溢的校园,1977级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现在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校园,参加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并出席笃行楼奠基仪式。 为笃行楼的改扩建工程,他和夫人魏雪女士共同捐资3000万元,是华工建校以来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TCL集团亦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设施。 笃行楼的名字源于华工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而在这四个词语当中,李东生无疑最钟情于“笃行”二字。毕业30年来,他的拼搏和成就证明了“笃行”的分量,而今,他回到母校,则希望通过公益的方式,让这带领他走向成功的精神继续传承。 在笃行楼奠基仪式前后,李东生接受了笔者的专访。他追忆往事,展望未来,站在自己这一条永远激荡着奋斗波涛的人生河流之畔,他想送给年轻人最宝贵的人生礼物,那就是理想、信念、坚持,还有笃行。 年轻人,努力终会有回报 笔者:您对华南理工大学捐出了最大一笔个人捐赠,这些年来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请问您的公益理念是怎样的? 李东生:毕业30年来,我能够小有成就,也是当年在母校奠定了基础。另外,这几年我们企业在研发方面也和母校相关院系多有合作。所以当我了解到60周年校庆有一些项目需要资助的时候,就带头领了一个。 我相信TCL要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这需要行动。TCL公益基金会成立、华萌基金等等都是我们的一些行动。 笔者:您认为年轻人从校园到职场,应该磨练什么样的素质? 李东生:年轻人从学生到职业人,未来要有所建树的话,有几个素质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理想。如果首先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性的目标,只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么未来很难有所成就。在任何一个行业,年轻人的职业生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心中怀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百折不回。 其次要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行业知识技术更新很快,现在你拥有的知识技术在五年后仍然有用的非常少,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就很容易被淘汰。学校教给你的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基本工具的运用技能,更有用的东西都需要在实际工作当中去学习。如果你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赶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才行。 笔者:现在社会上的“二代”现象十分引人关注,也有一些年轻人觉得自己永远拼不过“二代”,从而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您能否给他们一些鼓励? 李东生:“二代”现象的确引人关注,但我认为它还是比较个别的现象。我自己所了解的企业家群体培养子女的心态完全不是像社会想象的那样,我们绝不会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成为“二世祖”,而是希望他们成人、成才。比如我自己的女儿,她毕业后就不愿意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她说没有成就感,做得再好别人也会说她是李东生的女儿,于是她就自己找工作做去了。而我的企业每年招聘一千多名应届毕业生,在职业晋升方面都不会有身份差别对待。 所以年轻人不要太介意起点的不同,要相信努力终究会有回报。我在工作的时候是很少休息的,因为我知道人在年轻的时候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获得经验和能力。年轻人要抱定这样的信念:只要努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得到赏识和回报。 未来一定属于年轻创业者 笔者:与30年前的创业环境相比,您认为现在的创业门槛是否的确被提高了?这样的话,新一代年轻人的机会在哪里? 李东生:现在和我们毕业的那个年代相比,创业的门槛确实提高了很多。我们大学毕业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当时还是一种短缺经济环境,市场上几乎什么都缺,所以只要你能够认真地专注于一个领域,把产品生产出来,不一定要做得很宏大、很完美,你就能够取得成功。 想当初我加入TCL公司的前身时,公司的主业是生产录音磁带。其实还算不上真正的“生产”,更确切地说就是“装配”,厂房是租来的,设备是二手的,但我们把这个小小的产品做好了,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我们才有50万美元的资本去投入建设一个比较先进的生产车间,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胆子大的人,只要敢于尝试,创业成功的机会就很多。而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行业集中度高,要在工业领域寻找新的创业机会,门槛确实比原来高很多。不过现在一些新兴的产业领域还是存在机会的,比如互联网、应用软件、云计算应用服务等。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很快,并且不断派生出新的应用技术和需求,领域内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多原始积累,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还是有机会的。我一直认为,在这些新的行业还是需要由下一代去做,未来属于年轻人。 笔者:对年轻的创业者们您有什么建议? 李东生:我建议年轻人在毕业后还是按照自己的职业发展意向选择到一些成熟的企业去积累一段时间,这样以后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另外就是要设定好的目标和规划,明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制定规划时,一开始就要想到如何去争取外部资源的支持,因为创业往往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功的,需要有相当的投入才能度过最初的积累期,如果没有投资者的支持,三餐都不保,还何谈创业呢? 笔者:当前行业环境变化很快,传统渠道面临巨大挑战,您是如何应对过来的? 李东生:确实要对行业变化跟得很紧才能应对得过来。不过变化是大势所趋,既然在这个行业里,就一定要去适应、把握和驾驭,如果有偏安的心理,就很难在这样的竞争中立足。过去30年TCL一直在一个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行业,所以我必须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过,好在如今在我们公司担纲的主要是年轻人,他们有天然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而我就在后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资源,多“扇呼扇呼”就可以了。 理想、信念、坚持都很重要 笔者:在TCL的发展过程中,您做出了很多的调整和创新,请问是什么力量支撑您一直不断向前? 李东生:人一定要有信念,才可以支撑我去面对压力,不断挑战,不断前行。 我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给自己的人生选择的道路是做工业。毕业后本来可以到政府去工作,但我却选择了去企业。当时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刚刚创办,我主动找到它的董事长要求去工作,成为这家公司的第13个员工。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当工程师,接下来还想当车间主任、厂长。结果进去一年多一点,我就当上了车间主任,3年半之后,我当上TCL的第一任总经理。所以,理想、信念、坚持,都很重要。 笔者:TCL也遭遇过一些障碍和挫折。您还出过一本书叫《鹰的重生》。您赋予它什么样的寓意呢? 李东生:其实“鹰的重生”也是被逼出来的。 TCL的国际化决策是很谨慎的,但国际并购完成之后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给我自己造成的压力也很大,2005年我瘦了20斤,被太太戏称为“亚历山大董事长”,脸上基本上见不到轻松的表情。而那时支撑我走过来的,就是理想、信念和坚持的精神。这是我经过20多年工作所历练得来的,已经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另外,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我对团队力量体验最深的时候,我的同事给了我最有力的支持。 “鹰的重生”实际上源于我们自己内部的讨论和反思,通过反思我们重新建立起信心。回头来“鹰的重生”系列文章显得有些悲愤,但那时候已经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们去重新建立秩序。做企业就像打仗,关键时刻能咬牙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拥有一线生机。通过改变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经营方式,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在面对新的困境时也更加有底气。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