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在大学课堂里认真听课。 陈恩桃 这个暑假,对于四川省富顺县杨家村小学的教师鲁方和来说,特别难忘。 49岁的他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上海、第一次上大学、第一次听教授讲课……除了这些“数不清”的第一次,更让他激动的是:他可以把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回大山里的学校了。 这一切,得益于由市慈善基金会“爱我中华”专项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爱心服务社组织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和鲁方和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来自四川富顺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甘肃镇原县的其他52名乡村教师。他们是“培训计划”的第六期学员,也是首批走出大山、草原来到上海的学员。 将乡村教师请出大山 2005年,交大几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组建了一个以“改革农村”为目标的社团思源爱心服务社。2007年起,在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资助下,开始组织乡村教师培训。6年来,服务社已培训近300名优秀乡村教师。 往年,服务社都是组织社团成员进入大山,开展集中培训。即使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未中断过。项目多年开展下来,负责人陈恩桃觉得,虽然培训在当地很受欢迎,乡村教师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但受各种条件制约,还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于是,陈恩桃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这些乡村教师请出来,一来可以利用他所在高校的各种资源,二来也可以让乡村教师开眼界。 最终,这一想法在市慈善基金会和交大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利用今年暑假,将53名乡村教师请出大山、草原,让他们走进大都市。 培训53名乡村教师,得花多少钱?68035元!陈恩桃说,每笔支出都计算到了个位数,“我们的培训可能是最节约的乡村教师培训”。 住宿舍、吃学校食堂 10天培训期间,乡村教师们全部被安排住进了交大学生宿舍,每人还领到了一张250元的饭卡,统一在学校食堂就餐。 为乡村教师上课的,很多都是交大的名师,如:全国优秀教师施索华、体验式培训创始人陈猛、交大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刘晔萍等,他们全都是公益授课。教授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体验式培训、电脑与信息课程、课外实践、校园安全等。 让这些乡村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大学名师的敬业精神和独特人格魅力。施索华老师不久前腿部骨折,她坐着轮椅赶来与乡村教师分享从教20年的感悟。陈猛老师的体验式培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如何进行最好的教育”的思考…… 来自内蒙古的刘洋,今年23岁,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她说,她是“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感悟与困惑”来沪参加培训的。结果,她不仅增进了认识,还可以在名牌大学里学习思考,意外地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精彩课程,叫人舍不得放弃 记者发现,在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名单中,有不少年龄偏大的学员。46岁的刘召海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来自四川富顺的一名村小教师。 “年龄大了,怕以后没有这样的机会。”刘召海说,他1984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大山里教书,干了整整28年,他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第三代”了。由于年龄偏大,他一度对来上海培训有些顾虑:“一个乡村教师,起点这么低,却要到大学培训,会不会被人家看不起?” 可是,在他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所有顾虑刹那间消散:志愿者热情的“一对一”服务,大学教授的平易谦和,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重拾了自信。刘召海有不少学生在上海,可是为了多学一些东西,他将所有的邀约来电一一回绝。刘召海说,“这么难得的机会,这么地道、精彩的课程,我实在舍不得放弃。”记者 白彦平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