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到底有多"自主"? ——聚焦南科大的招生方案 高考(微博)大幕已经开启,被坊间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在全国8个省区招生,从上报的“4+3+3”方案,到现在的“6+3+1”模式,有人质疑是“倒退”,校方回应是“谨慎选择”。 “6+1+3”是“前进了一步” 5月29日,教育部批复了南科大的招生方案,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将进行“去筹转正”后的首次自主选拔录取考生。自那天起,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就一直奔波在全国各地招生,10天内将跑遍山东、福建、四川等8个省份。 据了解,南科大今年计划招生180人,全部在提前批、理工科大类录取,其中在广东省招生40人,山东、福建、四川、湖北等7个省份各招20人。 南科大将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报考该校的学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再参加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南科大的复试以书面形式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把考生的这些素质作为录取依据之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特别是有利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和非重点中学的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考生平时成绩以会考成绩作参考,对于没有会考的省份,平时成绩则以学生高中阶段一、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准。 朱清时认为,南科大今年“6+1+3”的招生模式是内地大学没有实行过的,更类似于香港地区一些高校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方案,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 “妥协退步”还是“谨慎渐进”? 在“6+1+3”的招生方案获批前,朱清时曾告诉新华社记者,学校向教育部提出的招生计划是,今年招录学生180人,在考核方式上,学生的高考成绩占40%,平日成绩和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各占30%。 从“4+3+3”到“6+1+3”,高考成绩所占份额由小变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妥协”,是“被招安了”。 朱清时回应说,这是出于谨慎的结果,主要考虑今年是第一年实行这种模式,不知道平时成绩能够准确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能力测试能成功到什么程度,所以才进行了这种调整。 不仅是成绩结构变化引人遐想,“纳入提前批次”招生,也招来了业界人士的质疑,认为这对以“改革”立身的南科大来说“是倒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公开发表文章说:“南科大今年实行的招生,不能算是自主招生,而是按计划集中录取,这意味着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改革受阻。”“南科大目前实行的招生方式,比内地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还要差些。” 熊丙奇质疑的焦点就是纳入集中录取提前批招生,他认为,只要纳入了集中录取,其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投档权是由政府部门掌控,学校只是增加了有限的自主权,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朱清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理想的东西往往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走一步都需要平衡,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容易翻车。”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