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弟弟那样去上学 12岁的伟伟躲在角落里,爸爸妈妈正在为弟弟宇路去幼儿园报名的事忙碌着。两兄弟都患有自闭症,但是因为治疗及时,弟弟宇路现在已和普通孩子无异,6岁的他即将入读普通幼儿园,这是爸爸熊华送给他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我也想上学。”伟伟说话声音很轻,却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熊华的心上。 错过了康复“黄金期” 12年前,熊华夫妇欣喜地迎接第一个小生命的来临伟伟。他是个胖小子,哭音洪亮。熊华至今仍骄傲地说:“我的儿子长得真的很漂亮。”两岁时,熊华仍不会说话,不理人、到处乱爬。后来,他的行为越来越怪异荒诞,打人、自己撞墙,遍体鳞伤却很少哭…… 熊华发现,儿子的世界是封闭的,他与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终于在伟伟3岁那年,熊华带他去看了医生。最后,伟伟被确诊为自闭症。医生说,“这病无药可治,治疗只能减轻症状,不能完全根治。”医生的话就如一枚炸弹掷下。看着伟伟无辜的脸庞,夫妇俩心都碎了。 但是,熊华却采取了一种“掩耳盗铃”的态度,抱着侥幸心理,希望有一天孩子会自己好起来。他常安慰妻子,“不就是性格孤僻吗?小孩子多出去玩玩,就活泼开朗了。” 然而,奇迹没有发生。5岁时,伟伟的病情加剧,开始出现打人等暴力倾向。熊华这才开始正视现实,送伟伟去做康复治疗。不过,因为错过了3~5岁康复的“黄金期”,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这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熊华说。 看着同龄的孩子纷纷入读幼儿园,熊华多么想送儿子去上学。终于在伟伟5岁多那年,他鼓足勇气,带他来到长安一家私立幼儿园面试,结果对方收下了伟伟。当然,熊华隐瞒了儿子的病情。然而不久,幼儿园就叫熊华来“接人”。原来,伟伟在幼儿园动手打了同学,而且上课时太好动。 熊华没有死心,他还是希望伟伟能进普通幼儿园,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经过在民办康复机构1年多的康复治疗后,熊华再次把伟伟送去了幼儿园。但是对方觉得已经快7岁的孩子不适合读幼儿园。 无奈之下,在伟伟8岁那年,熊华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带着他来到了一所小学面试。熊华再次隐瞒了伟伟的病情,而学校也收下了他。 纸始终包不住火,老师从伟伟的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看出“这孩子似乎有点问题”。不到1个月,伟伟又被劝退了。 弟弟上学让哥哥羡慕 伟伟6岁那年,熊华和妻子迎来了第二个儿子宇路,不幸的是,他和哥哥一样,被确诊为自闭症。不过,宇路比哥哥要幸运得多。由于有了伟伟的教训,这一次,熊华在宇路1岁多时就送他去做康复治疗。 由于8岁以上的“大龄”自闭症儿童没有任何康复机构愿意“收留”,万般无奈下,熊华在2009年自己开办了“向日葵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两个儿子就是最早的学员。 经过康复治疗,现在伟伟已经不打人了,生活也基本能自理。但作为“向日葵”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呆在康复机构里也没有什么效果。熊华意识到了这一点,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由于介入早,宇路是目前机构40多个孩子中,康复效果最好的。现在的宇路不内向、不好动,也不躲避陌生人的目光,所有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在他身上就像消失了一般。 “他是自闭症康复的奇迹,也是我们全家生活下去的希望。”爸爸熊华说,正因为如此,儿童节他要送给宇路一份他最想要的礼物:带他去报名入读普通幼儿园。 儿童节要到了,熊华给机构里的40多位孩子都准备了礼物,当他问到伟伟要什么礼物时,他不说话。过了一会,他轻声地说:“我也想上学。”(文/记者黄江洁/记者顾展旭) (广州日报 黄江洁 顾展旭)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