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小人书”不同,图画书不是文和图的简单叠加,它通常会有3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出来的故事,另一个是图画讲出来的故事,第三个故事就是文字和图画一起生成的新信息,是读者参与后进行的新故事的建构。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当孩子用耳朵听大人讲文字故事时,他眼睛看到的那个画面就动了起来,变成有过程的一个生动故事,这就是再造一个新故事。而在再造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等都会得到发展,并形成内在丰富的语言世界。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学院院长林文宝是台湾儿童文学祖师爷级的人物,大家都亲热地喊他“阿宝老师”。他从脑神经的研究出发进行阐述,0-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亲子阅读可以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一种休闲与游戏。”在他看来,在教育过程中,要少教多学,要把学习的权力回归孩子。 朱自强对此非常赞同:“图画书选得好比教得好更重要。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图画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然后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情感需求和生活经验,选择对孩子成长有更好帮助的图画书。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这时候就不要对他讲“孔融让梨”这类故事。因为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不仅不能培养他关心他人的美德,还会对他的情感世界造成一种压力。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阶段不给他关爱、不满足他的自尊心,长大后他很可能成为一个极端自私的人。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游戏和阅读就是他生活的本身,通过图画书的阅读体验,他会得到生命的快乐体验。这是他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根基,也是图画书教育的最大作用、最重要的价值。”朱自强说。 目前,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有两种相对的极端观点,一种是功能化阅读,即学习阅读、拆解训练;另一种是只读不讲,不引申不讨论,认为阅读是上小学以后再教的事情。那么,早期阅读是教还是不教?图画书阅读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位置是什么?悠贝亲子阅读学院院长孙莉莉说:“学龄前孩子的学习是多感官的学习,而不是基于书本、基于符号、基于文字的学习。”在她的教学实践中,她并不把图画书作为一门单独的阅读课程而存在,也不使用专门的阅读教材,而是选择非常好的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同时,把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跟随班级课程随时进行。 在孙莉莉看来,“图画书阅读进入幼儿园课程,不应当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是对原有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实施采用一种新的视角。是教师发现图画书资源的丰富性,意识到阅读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从而把部分课程内容同图画书所反映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图画书阅读的学习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性的综合性的过程。因此,图画书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不等于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 “如果小时候就开始看图画书,孩子人格的发展会更完整,生活也更多彩和快乐!”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副教授霍玉英特别关注生命教育,她认为,图画书是传递生命教育的最佳读本,因为生命教育广义上是指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涵盖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有着十多年图画书阅读指导经验的南京市第一幼儿园马健宁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多识字,其实儿童早期阅读的关键是让孩子读生活,是为孩子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教师 在论坛上,很多老师关注的是在实施图画书教学时如何提问、如何就图画书内容展开拓展活动、如何将图画书阅读内容与其他领域的教学内容相关联等问题,一位幼儿园教师说:“很希望在专家帮助下形成图画书阅读的主流价值观、教育观及教学方法,因为我们目前没有底气、也没有理论来支撑实践研究中的心得。”几位专家异口同声:“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体,不要做得太技术性,太教学化了。问题的发动应该来自孩子,不要挖空心思地想许多问题来问孩子,重要的是去观察孩子,要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的确,师资一直是幼儿园发展面临的大问题,正如孙莉莉老师所说,目前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的难点就是教师的资源意识、生活意识、符号意识和生成意识。其实,在香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霍玉英展示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的课程安排,呼吁儿童文学的课时太少,而她所在的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荣誉学士的课程中竟没有设置儿童文学。她说:“教师的动力和基础很重要,如果对整个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不了解,就没办法将文本和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作为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春华特别欣赏钱理群说过的一段话:“牵着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身边,互作介绍之后,就悄悄地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在一起心贴心地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她把儿童阅读状态与教师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理解为自由呼吸和深沉呼唤,认为教师应该轻松地游走于图画书和现实之间,但现在总是进不去,又出不来这是幼儿教学中最大的难点。而深沉呼唤是要做到教育无痕,教师们不要做好心的警察、辛勤的园丁和勤劳的保姆,而是要把教学目的隐藏起来,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有的老师喜欢装幼稚、夸张的表演,比如表扬小孩子时说:好棒、好棒、好棒棒!good!good!very very good!好像很童心的样子,其实很浮躁。还有的老师喜欢给图画书带上政治思想的帽子,非要用说教的方式,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其实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感动,不一定非要挖掘出什么深刻的主题思想。你可以尝试用这样一些词语:你喜欢这本书的哪些地方?哪个角色你感兴趣,你是怎么知道的?说来听听……”王春华分析了当前图画书阅读存在的盲目性、僵化性、不适宜性等问题,认为选择图画书要“养眼”,关注孩子的造梦和追梦行为,同时培养孩子善说和动情。 图画书就像《饥饿的毛毛虫》里的苹果、草霉一样,孩子读了会成长、会飞翔就像那只从毛毛虫蜕变成的蝴蝶一样,所有的美丽会从他们的眼晴里、心里,从他们行走的脚步里,从他们身体的气息里散发出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需要重视并运用好图画书资源,这对孩子而言将是最大的福音,而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也将会因此产生深远的变化。(记者 却咏梅) (中国教育报 却咏梅)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