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雷人考题是误导考生 复旦:重学生思维过程与长期积累,不会发布“命题集” 昨天是本年度复旦大学“千分考”面试第一天,像往年一样,当第一批考生走出考场时,就被各路媒体围了起来“同学,今天面试官问了你什么?”、“你觉得今天最有趣的问题是什么”……除了媒体之外,还有许多家长加入了“探题”队伍中。一位来自杭州的家长对记者说,儿子是19日面试,自己提前到此“踩点”,希望能从首批面试的学生中打探到一些“考题”,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些帮助。对此,复旦大学今年发出一则“禁令”:希望面试结束前,各媒体都不要公布“考题”内容,以确保面试的公平性。 话题量身定制 何谓“公平性”?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好像是指后面批次的考生如果了解到首批考生的面试内容,会占些便宜,而复旦招办相关人士透露,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复旦“千分考”面试,历来都是只有话题没有“考题”,教授与考生交流的话题,都是根据不同考生的特点“量身定制”的,后来参加面试的学生当被问到相同的问题时,如果是突击准备、盲目效仿的,完全有可能适得其反。 打个比方,某考生对国际时事感兴趣,教授会问他:“请你谈谈对中东局势的看法。”另一个考生参加下一轮面试,他恰好听到了这个“考题”,回家准备答案,而他本人对国际新闻是没多大兴趣的。如果教授问到相同问题,就算他突击准备后说得口若悬河,却无法回答教授的追问,最终,他的面试得分可能会大打折扣。 看重思维过程 这些年,外界一直关注复旦面试的“考题”,还认为有专门的命题小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吴根诚曾经参加过面试,他坦言,其实所有的提问都是专家设置的,学校并没有过问,而且,提问还会根据学生的自荐材料临时设定,“提问并不是外界认为的‘考题’,而是依据学生特点设定的交流工具。” 面试结束,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考生考时对答如流,出来的时候信心十足;有的考生面试中结结巴巴,出来后紧张不安。复旦法学院教授郭建也曾被选中作为面试官,他透露,侃侃而谈者未必胜过木讷之人。有的学生,说得口若悬河,可细听下去,完全是套话、官话,并非学生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考生未必过关;而有的学生,回答时虽紧张万分,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且,说话慢,却有条理,这样的学生反而会被专家相中。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考题”的披露和讨论,对后一轮考生也没有什么意义。 答题不重对错 复旦大学招办相关人士指出,近年来,媒体炒作所谓的面试“考题”,往往会误导考生。因为,媒体采访考生时,得到的“考题”总是断章取义,并非谈话内容的全部。比如,前些天复旦“望道计划”面试时,不少媒体披露的一则“考题”“你认为是玉皇大帝大还是如来佛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据知情人士介绍,这名考生来自连云港,教授提这个问题时,只是交流时的一句导语,并非网络热议的“雷人考题”。 有人曾提出,自主招生院校应公布每年的考题,这样能够保证题目的准确性。就此,复旦招办主任丁光宏多次强调,复旦不会发布所谓的“真题集”、“命题集”。复旦自主招生考试,考核的是学生长期积累,这绝不是短期培训、复习所能达到的。特别是面试,题目答对与否并非重要,考官更看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希望考生都能按自己的方式来答题。”(记者 张炯强) (新民晚报 张炯强)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