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纳传递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2012年高考(微博)网上报名情况,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约7.3万人,比去年减少了近3000多人,这意味着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6年保持下降的态势。 在影响高考报名人数的诸多原因当中,除了受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育政策、剩余环境的影响之外,另一方面便是国内的不少适龄高中生自愿放弃了国内的高考,而奔赴了“洋高考”的考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孩子是受到国家政策及社会变迁影响最大一代,那一时期正赶上人口生育的低谷,适龄生源也正在逐年的减少,这就造成了高考考生下降的社会原因。 但是这并不是全部,根据对一下高中学校的调查发现,近5年来,每年招生的高一新生平均约在400人左右,但是到了高二、高三,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的流失,而这些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了出国,并且这个数字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在一些知名的“托福补习班”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穿着中学校服、来自一些知名的重点中学的学生;而一些中学为了迎合“洋高考”,也都纷纷开始了“出国班”,学生想要进这些班级中学习,基本上一位难求。有些家长称,让孩子参加“洋高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高考压力,中国的高考已经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那么为什么不另辟蹊径,让孩子走最短的路取得最高的“效率”,与其一直为考试而煎熬,不如首先让孩子摆脱这种无形的压力,先人一步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 2005年以前,一些名校的学生以考上北大、清华为荣;2005年以后,他们则是希望考入香港的大学;而从2008年到现在,学生们的目标增加了美国的大学,“出国热”在一定时期内必将成为适龄高中生寻求突破的一种大趋势。其实由此也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上的变化。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专门针对高中生出国留学 (微博) 意向的调查中显示,在有出国意向的学生中,有七成左右是打算高中毕业出国读大学,而想要留学美国的比例则占据了五成;说到留学理由“接受更好的教育”占到了近七成,而选择“逃避国内升学压力”的只占二成。但是,这些优秀的孩子们都“走出去”了,真正自己“走回来”的又有多少呢? 根据社科院的调查显示,每年我国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出国留学的人数也从最开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深造,再到现在的高中生出国读大学,逐渐呈低龄化趋势,有人预测,到不久的将来,恐怕送孩子去国外读小学的家长也会大有人在。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外的课程以及教学方式,不一定就真的适应现在的中国孩子。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