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考试能够提升国人对汉语的运用能力,这是好事。但是不要拿它当敲门砖,不要做成过关型。 圣诞节前夜,许多中国人和中国学生却走进考场,重温听说读写,参加被网友称为“汉语四六级”的考试。与英文四六级考试不同,与HSK(非汉语母语人群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也不同的是,“汉语四六级”针对的人群正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 “汉语四六级”,本名为“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首次考试于12月24日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5地一校正式开考。这一考试引发了许多关注和议论。在网上,尽管有多数网友赞同考试,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变成另外一次“考试经济”。此外,考试试题难度较高,许多中文系的学生也表示“没有把握”,这也引发了一些批评者的担忧。 汉语考试究竟应该考谁?考题难究竟是正常还是不正常?还有人提出,“汉语考试真能挽救中文水平下降的现实吗?” 需要一场母语考试吗? 对于这个考查对象是中国人的“汉语四六级”考试,有人认为既然是母语,就不应该有语言水平考试。 对此,北京大学(微博)教授张颐武说:“我觉得这样一场考试有它的价值,对于增加应考者的阅历,增加对母语的熟悉程度都有好处。一个人读书、练习写作很长时间,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有这样一场考试,虽然未必一定准确,但至少是一个参照。就好像学围棋的,要考个段位,未必准确无误,但毕竟是需要和许多同等程度的人对垒,还是有参照价值的。非独围棋,比如钢琴、插花之类的,也有等级考试,其实都是如此,就是对自己水平的一个参照。” 汉语固然是中国人的母语,但母语并非就不能考试。张颐武说:“母语水平的考试各国常有,说不上可笑。特别是汉语,精深而复杂,更加需要终身学习。没有谁说我中学毕业了、大学毕业了,就不用学了。活到老、学到老,至于考试,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敦促,一个检验,学了很久,看看自己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准上,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所以,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作为一个检验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必迷信,非要考个什么等级,这就可以了。目前来说,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说非要考这个证。改变汉语水平的根本在于提倡阅读、增加写作训练。而考试的意义,则是对平常学习和训练的一个敦促。” 母语水平在下降? 有报道称,这项筹备三年的考试,旨在遏制国人提笔忘字、应用能力下降,培养国人母语水平的运用能力。那么,国人的汉语水平究竟是否在下降? 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说:“这些年来,外语热,汉语冷,中文应用和写作越来越不规范的现象确实在加重,很多大学生写字写不好暂且不说,有时候甚至连写信都不知道格式,这很让人难过和担忧。所以,全民学外语的现象应该有所改变,母语也应该被重视起来了。” 电脑时代,语言文字能力的下降很久以来都是学者专家担心的问题,不仅仅是书写能力的退化,包括表达、交流等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张颐武也表示有体会,他说:“即便一个人不从事书面语工作,即便有电脑,但是总有用到文字的时候,随手写个便条,写个材料,谁都会遇到,如果连格式都不会,岂不是很尴尬。而且,我们的语文教育中,读写训练并不是很多,高中毕业后很多学生连应用文都不会写,到了大学以后,语文也没有了标准和参照,语文教育也相对欠缺。所以,更需要平常自己多学习,多练习。” 就在今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汉语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而另一方面,网络上火星文、新新词汇不断,但同样更新速度非常快,真正留下来,融入汉语体系中的却并不多见。正如学者所说:“对母语的淡忘,将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汉语考试不应该难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5地一校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后,许多参加考试的人都表示题目很难,“太意外了”、“考晕了”等,成为许多考生的第一感受,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母语考试会这么难? 或许,正是因为母语考试,题目的难才让很多人出乎意料。张颐武说:“难一点是应该的,母语和外国语言不一样,人们每天在用,如果考题简单,可能就体现不出来考生之间的差距,也就很难考出各人不同的水准来。” 每天在用,却为一场考试为难,这或许也正好证明了汉语能力下降的现状,也证明了这场考试的意义和价值。不久之前,网络上流行一段网友恶搞的给外国人的“汉语四六级听力题”,事实上,此次考试的题目更加全面和严肃,题目量很大,同时也结合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张颐武说:“汉语应用是终身的事情,总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当然也需要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平常用起来觉得没什么问题,一旦考试,就觉得很难,这也证明语文是一个常学常新的领域,证明中国人不必考这种观点并不合适。” 不要变成考(论坛)试经济 一场考试,不仅仅引来诸多话题,也同样引来许多担忧。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要面对无数的考试,各种各样的证,再加一个汉语考试,会不会增加更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有考试的地方,往往就会有利益,汉语考试会不会变成一个新的考试经济? 对此,孙立群说:“这确实是需要小心和注意的。当前社会,有许许多多文化行为变成收钱敛财的现象。比如说考研(微博)、英语(论坛)四六级考试、奥数、托福等,各种考前辅导、各种学习材料,学生不仅仅要付出精力,还要承受经济上的负担。所以,我觉得,这个汉语考试,应该做成一个公益事业,避免经济行为的介入,一方面不要让牟利者改变人们对考试的感觉,一方面也避免增加学生的各种负担,学生们的压力已经很大,生活已经很紧了。” 母语顺畅固然需要,文化熏陶也十分紧要,但提倡母语训练,重要的是文化,而不是经济。孙立群说:“提高国人的素质,提升对汉语的运用能力,这是好事。但是不要拿它当敲门砖,不要做成过关型,这应该是一个愿望,因为一旦变成过关型,可能原本的意义就会被冲淡,甚至失去。”记者 周怀宗(北京晨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