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学业负担成孩子想象力缺失原因 兴趣班惹出苦恼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2-19 19:40
分享到:

  照理说,好奇,是人的天性,更是青少年时代必不可少的性格“符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好奇心”却成了教育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在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三大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中,特意将“培养学生好奇心”写入了三个阶段的教师标准。

  “好奇心为什么会缺失?”“好奇心敌得过分数至上吗?”这样的议论和质疑也随之而起。

  孩子兴趣被榨干

  寒假即将来临,各类寒假补习班报名又火热起来。但记者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厢各类竞赛培训火爆,那厢却有不少老师感慨,“年级越高的学生,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少。”

  曾有这么一道测验题“”到底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一部分小学生的回答是“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孩子的答案则天马行空,有说“肚脐眼”,有说“眼泪”,也有说“手表”等。

  孩子的创意是否随着年龄递增而衰减?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的科技老师严晓燕说,有时候,学业负担可能是“压榨”孩子想象力的一大原因。“在幼儿园、小学里,孩子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面对升学的压力,学习不得不变得功利。”

  “被爱好”惹出苦恼

  钢琴、奥数、英语(论坛)……有多少兴趣真正属于孩子?虽然,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打造成了“全能选手”,但许多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是出于自身的喜好,而是由家长指定,呈现“被爱好”局面。教育专家说,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多少都带有一些功利和跟风的色彩。

  一位小学老师透露,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意和兴趣上,会有一个突然的转变。“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会鼓励和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但随着升入高年级,尤其是五年级,许多孩子喜欢的、但和升学挂不上钩的爱好就得‘靠边站’,而奥数、钢琴、英语这些对升学有帮助的证书就会成为重点。功利化的培训,怎么能开发孩子的创意?”

  搭建成长新平台

  “哪怕是高三的学生,也不缺少创意和对科学的兴趣。其实,孩子一旦对科学有了兴趣是挡也挡不住的。有了兴趣,他们自然愿意去思考,才会有创新,而不是被课本知识的条条框框所限定。只是,他们需要有好老师去引导,有平台去发挥。”延安中学的校长郭雄呼吁,学校和社会都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而不是以分数衡量学生品质;家长也要少一些功利心,鼓励孩子适时参加一些对升学看似无“帮助”的探究活动。 (记者 马丹)

  (新民晚报 马丹)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