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杨振宁清华大学对话学子 批评中国教育太注重训导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1-12-18 13:27
分享到:

 

杨振宁批评中国教育太注重训导 学生不管闲事

昨天,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招生办)与学子们对话。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4名耄耋之年的泰斗级大师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聚首于清华大礼堂,应邀参加由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著名诗人、文史学家冯其庸和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四位大师的年龄总和达到350多岁。科学、人文和艺术领域大师同台碰撞思想火花,并与学子对话。

杨振宁说,中国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大一时就较为成熟,而至少1/3的美国学生到大一时还没开窍。“但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专一,不管闲事”。

杨振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授。一是“渗透式学习”,多听听外领域的讲座;二是多和同学讨论问题;三是广泛获取知识,多去图书馆;四是应该尽早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朝这个方向发展。

>>大师语录

杨振宁:选好发展方向

学习什么学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走向正确的领域。我们应该选择大有发展的学习方向,而不能选择穷途末路的方向。

欧阳中石:艺术是求美

艺术是什么?现在看来,艺术就是求美。艺术是人生缺少不了的学科。科学要有艺术的灵感,艺术让科学更美,嫦娥奔月看似神话,科学让它实现。

吴良镛:一切源于生活

不论什么学科,最重要的生活,是社会生活,因为生活不断对你提出要求。如果从方法论上说,以问题为导向,看看社会有什么问题。

冯其庸:做学问莫怕苦

我十次去西域,最后一次上高原已经83岁,最终考证了玄奘归国路线。做学问很辛苦,需要毅力和决心。人文要求善求真,现在很多文章,看了让人实在不放心。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