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淘宝商城单方面决定改变定位,即属违约之举─违反了当初与众多中小商户的隐性契约。商城开张之初采取低门槛,宽进宽出,等于给了商户们一个隐性承诺:这里是适合小型企业和创业者的。这种策略让淘宝商城迅速壮大,当然也让一些劣质商户得以鱼目混珠。从B2C的竞争态势上看,同时从大淘宝差异化经营的需要分析,提高淘宝商城的档次、提升定位确有必要。但是,如果不能与大多数合作伙伴协调动作,不惜牺牲合作者的利益,单方面采取激进变革措施,那就是违约、背信之举。不是不可以改变,但要对自己的历史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要双方协商一致采取行动。 可惜,聪明如马云者,被自己过去的成功冲混了头脑,被不断的自我激励和崇高情结冲混了头脑,变得过于自信与自负,以至丧失了理解他人的动力和能力,丧失了平常心与常理常情。虽然此事后期马云表示要反思,但他的反思,主要是“方式方法的不足”。天知道这样的人和公司会不会一条道走到黑。我看到的是,不少大卖家也从淘宝商城的无情与专横中感受到危机,未雨绸缪,筹划在QQ商城、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平台另开新店。万物有轮回,因果有报应! 诚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写到这里,我仍然相信,马云是一个真诚的人,没有说假话,没有刻意去欺骗他人,认真地、坚决地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但是,他是一个诚信的人吗?看来是大有疑问的,因为评判诚信与否的标准,不仅在于个人的主观动机与意愿,更取决于行动、客观效果与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诚信不是自言自语,诚者“内诚于心”,信者“外信于人”。说他诚实或可以,信用则存疑。 一个在中国最高调宣扬诚信、倡导新商业文明,也有足够的实力履行承诺的企业家,为什么会走到自己理想的反面呢?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诚信的认识与理解出了问题,与公众的看法存在偏差。这是一个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的问题。换句通俗的话,诚信这玩艺儿,其实是门“技术活”,不是你想做就肯定能做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诚信的认定标准越来越高,对成功企业、成功人物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许多在过去不成问题的事,或者放在普通人身上不值一提的,如今都成了问题─ 事例一:惠普前CEO赫德被迫辞职,起因是他色迷心窍,与一名女承包商交往时,“不恰当地报销账单”。比如,明明和该女子一起吃饭,报销时写的却是别人的名字。另外,他还对该女子施以小恩小惠,支付一些没有发生的小额费用。所有“涉案金额”加在一起不超过2万美元,而赫德的年薪超过2000万美元,他为惠普创造的利润则以亿计。 事例二:唐骏身陷“学历门”,不是因为他自己编造学历,而是当媒体、图书上以讹传讹称他为“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时,他虚荣心作祟,没有主动站出来辟谣。 事件三:在餐饮界拥有神话形象的海底捞,被卧底记者曝光其火锅汤底和饮料系勾兑而成,而且,培训师还教导员工如何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及饮料的制作过程。消息传出,经常去捧场的人大跌眼镜。海底捞在道歉之余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品质的稳定、安全;之所以不让员工直接回答,是由于其1万多名员工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拥趸们仍然感到非常失望:对这么大的一个店,勾兑是可以理解的,但“刻意隐瞒”却利用了消费者的思维惯性,本质上仍是欺骗。 …… 如果以国际化的诚信标准来考察国内企业的营销与管理,很多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国内企业界盛行的媒体公关、网络公关(阿里巴巴与淘宝就是其中的强手),是否有贿赂之嫌,是否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虽然大家都这么做,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正当的理由。可以想见,在网络与电商时代,习惯了传统手法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诚信水平是难以逾越的一关。 除了对诚信的认识能力,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即:企业家能否把自己认同的诚信标准落实到全体员工中。这不单是一个观念灌输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问题,否则,只会在公司内形成伪善的文化和形式主义作风。仍以卫哲辞职事件为例,在马云一再强调“价值观”的情况下,2009年、2010年两年时间里,阿里巴巴平台上仍然出现了大规模的欺诈海外客户现象;100多位员工为了出业绩,故意容忍欺诈性卖家,并将其认定为金牌供应商。马云总结说,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处在衰败边缘,员工在更多地考虑自己,而不是消费者的利益得失。 但是,我们仍然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员工无视阿里巴巴的诚信价值观呢?与马云强调的结果导向有没有干系?(因为一项指标没达到,优秀员工也要跳西湖也!)与公司不断提高的销售指标有没有干系?公司是否在平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及时的警告,以至于员工误认为诚信并非最重要的指标?平时不防微杜渐,等出了大问题再算总账,是否有“不教而诛”之嫌? 再者,阿里巴巴平台上混进2000多家专事欺诈的供应商,并通过了金牌认证,是否与两年前金融危机高峰时公司做出的降价和引入众多金牌供应商的决定有关?管理者应该明白,定下这样的任务目标,极有可能是以牺牲严格验证程序为代价的。 再者,在此次事件之前,阿里巴巴平台上存在欺诈卖家并不是新鲜事,海外早就有专门的网站控诉阿里巴巴上的欺诈行为。马云难道不知道吗?卫哲难道不知道吗?如果真的不知道,那就是他们的信息系统出了大问题。如何知道,为什么不追查?以他们的智力,难道想不到会有人内外勾结? 在电子商务与网络媒体时代,诚信对企业品牌、对营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前些年只是听着好,现在则是闻着香了。企业家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没有不想以诚信为标榜的。但是,你真的做好了诚信的准备吗?下面4个问题是企业家必须认真面对的: 1.你是否愿意为诚信承受高额的利润损失,而不仅仅是叶公好龙? 2.你是否清楚地知道目前社会公众对诚信的标准与要求,而非自以为是地想当然? 3.你是否有能力让公司上下都按诚信规则办事,而不是一个人飘在云端? 4.你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履行对外的一切承诺,而不是到时候看着办? 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我劝你还是悠着点。否则,当人们发现你的行为与期望有着较大差距时,你会摔得很惨! (新经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