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从“服务者”变成“执法者” 陆豪 (科技中学老师):我觉得郑渊洁老师的说法有些偏激。首先,班干部是老师的助手,如果取消班干部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将会被班级事务完全绑住,根本开展不了工作,这样的自我设限,从根本上来说是落后和不科学的。 其次,取消班干部制度,表面上看大家都平等了,其实是不平等的,很多具备管理能力的孩子无法得到锻炼,才华被埋没。有些孩子天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如果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能很快成长起来,将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如果小学阶段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没打好基础,那么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就很难脱颖而出,成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好助手。 再次,小学班干部绝不是承担“告密、为强权效力、奴役同学”这样的任务,否则是把班干部 “庸俗化”了。班级就像个小社会,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运转,如果没有一定的秩序,班级就会乱成一团。班干部代替老师进行管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每个学生从良从善,这里没有为强权效力、奴役同学的问题。班干部犯了错误,同样要受到惩罚,在纪律面前,在制度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郑渊洁老师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他实际上是提醒我们,在当前,有很多学校的老师违背了班级成员平等这一原则,将班干部从班级的“服务者”变成了班级的“执法者”,班主任给予班干部过多的特权,制度面前可能做不到一视同仁,这样当然是有害的,这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警惕。 观点 好不好,关键看如何操作 王哲红(厦门火炬学校校长) 对于小学班干部制度不能一概而论、走极端,简单地“取消”,不可取。 首先,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并不能起到铲除阶层的作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社会,有的孩子就是组织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就是读书好;而有些孩子,两样都很平庸。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总是少部分人优秀,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阶层,简单取消班干部制度,并不能做到人人平等。 小学班干部制度好不好,关键看如何操作。如果班干部的产生,是根据老师的个人喜好、家长亲疏来选择,那么势必带来恶劣影响,导致两大恶果:一是不民主,二是成为老师和部分孩子的特权。 在班干部的选举上,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选出心目中最好的班干部。怎么选?导向非常重要。班干部并不一定是书读得最好的,或是最有才干的,而应是最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在竞选上,对班干部的评价,应以“我有什么能力,我要怎么为大家服务”为重点,引导孩子往这方面努力,让班干部爱集体、热衷为大家服务。 曾有一项调查,说是400名县处级以上的干部,出身、学历等各不同,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学生时代是学生干部。当班干部,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在做事情当中,培养做事情的能力。未来的国家需要这样的领军人物和管理人才,那为何不从小培养呢? 取消班干部制度,看似对大家公平,但实际上,对那些明明有组织管理才干却不让发挥的孩子来说,这是另一种不公平,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海峡导报 记者 沈晓丽/文 张向阳/图) (东南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