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2月16日 下午14:30—16:30 地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信息楼17楼电视台演播厅 当成功变成统一目标的全民追逐,追求成功的过程将不再美丽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总是与纷乱的春天一起到来的,是大学生的自杀“旺季”。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23宗。 不成功便无颜见“江东父老”, “不成功便成仁”,畸形的观念背后,是全社会畸形的教育观、成功观,再向上追溯,就是地区、阶层之间落差巨大的资源分配。当下社会,人的成功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物质标准。具体到教育,能否取得硕士博士等高学位、能否找到高薪工作、能否去北京上海就业,都是重要指标。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意味着这个大学生“失败”了。 受此启发,我们其实应该呼吁给大学生以“失败”的自由---学位不必硕博、就业未必在大城市、不一定刚起步就是白领、薪水过万——中国的大学生非常优秀、聪明,他们也有不少困惑。” 这是中国社会的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社会上有太多急速成功的例子,学生们以为成功就是有钱,急迫地要创业、要赚钱,而没有认真去思考怎么样才可以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