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以师德为先 要把学生安全放首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2-13 13:15
分享到:

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以师德为先 要把学生安全放首位


  教育部12日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

  记者注意到,根据三大标准,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教师,都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其中教师要将保护幼儿或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另外,三大标准均明确提出,教师要尊重幼儿或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或学生,不对幼儿或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

  此外,上述三个标准均要求教师有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育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据此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也要据此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对于有人指出上述三个标准中缺乏惩戒内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则表示,上述三个标准是从教师师德、职业素养方面给出细化的标准,而《教师法》对于教师的义务和法律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所以上述标准未涉及具体法律责任也可以理解。(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消息)

  1 平等对待学生

  解读:这也是法律的要求

  三个标准同时提出,尊重幼儿人格,尊重小学生、中学生独立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或学生,强调教师应做到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1993年公布的《教师法》就有明确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008年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列入其中。

  山东师范大学张茂聪教授说,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专业标准,更是一项法律规定。

  近期各地相继出现过幼儿园体罚现象,使这一要求在《标准》中再一次被重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各地已有诸多尝试,去年9月,济南市教育部门向老师发放了《教师禁言禁行、励言励行100条》的小册子,“你真笨!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学生”等被列入其中。

  2 性教育入标准

  解读:学校少有专门开课

  在山师附小六年级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李军常常兼着心理辅导老师及生理老师的工作。记者了解到,2009年,包含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生命教育》被调整出我省地方课程,如今,济南市鲜有学校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

  此次,“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被列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李军认为十分必要,即使在聘有性知识老师的学校,班主任老师对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注也是不可替代的。

  她说,小学高年级十二三岁的孩子出现蒙眬的性意识很正常,个别孩子开始喜欢异性,其实他们往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粗暴的教育方式是以成年人的定义给他们扣上“早恋”的帽子,由于孩子的好奇和叛逆,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她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应客观地告诉孩子基本的常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对他们加以引导,并教会孩子正确保护自己。

  3 尊重个体差异

  解读:尊重差异并非分层

  三个标准同时提到,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前不久,全国不同地区学校出现了绿领巾、三色作业本等教育事件,被冠以“教育歧视”等评价,有损教育公平。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茂聪认为,“尊重个体差异”不能误解为“分层”,尤其是以成绩为标准的粗暴分层。

  他认为,真正的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个标准同时提出,教师应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小学生或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还强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举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与外国学生问自己的画作画得“好不好”相比,中国孩子更多地在问“画得像不像”,其实,不少幼儿园及家长已在启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上觉醒,在幼师专业标准中提出这一要求,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记者 徐洁)

  链接:

  近年学生安全事件敲警钟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师要保护幼儿或学生的生命安全。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和近几年学生安全事件频发有关。

  高峡向记者介绍,从汶川地震时的“范跑跑”,到最近几年多次发生的学生人身安全受到伤害事件,再到最近颇受关注的校车事故,使得如何保护好学生的生命安全,不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也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这次教育部出台的教师专业标准,从师德上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是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的。”高峡表示,最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学校在安全保护措施上投入不足,也需要教育部门更为重视,应加大对这一块的投入和支持。

  “范跑跑”曾引师德讨论

  范美忠曾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一名语文老师,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他丢下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

  随后,5月22日其在天涯上发帖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这样的言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一时间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全社会范围内关于“师德”的讨论。

  当年6月14日,范美忠被取消教师资格,随后也被学校解聘。范美忠至此似乎并无任何悔意,仍坚持自己的立场,称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

  当年6月26日,教育部公布修改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明确列入。(据《法制晚报》)

  (齐鲁晚报 徐洁)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