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内地高校免试招港生 或许只能招到中下游生源(2)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12 11:34
分享到:

“一流学生会报考政府资助大学,最拔尖的可获欧美名校奖学金”

内地高校或许只能招到中下游生源

内地高校在香港能招到什么水平的学生呢?

虽然名为“免试招生”,但想要顺利被录取,香港学生还要过3关:一是在香港举行的面试,二是中学向内地高校提交的在校期间考评成绩,三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中四门必修课科目“3322”的最低要求——即中文、英文最低第三级,数学、通识最低第二级。

最后一项规定,让不少学生犯难。高校代表们频频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英文不到第三级,而另外的科目达到更高级别,能否录取。香港教育局副局长陈维安说,这个规定是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如果英语(论坛)不能达到第三级,将来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是理工类专业,可能也难以胜任岗位。

除了“3322”,各高校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对其它科目提出要求。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榕说,学校还会对香港学生的化学成绩提出要求,目前具体规定虽尚未确定,但“学医学必须化学好,否则也许会毕不了业,所以这个要求是对学生负责。”

一位参展代表说,港澳台联考与内地普通高考的高校试题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录取线非常低,导致此前学校很难招到优质港生。这次免试录取制度的推出,可望提升香港生源质量,“毕竟规定了‘3322’的最低线。”但是,从展会现场不少学生担心英语考不到第三级看,前来咨询的中游乃至下游学生估计居多,因为第三级已算是非常普通的成绩。

据介绍,香港8所政府资助的大学每年会提供15000个左右的学额,可以满足约18%的香港学生。一流的学生会报考这8所大学,最拔尖的还可能获得欧美名校奖学金。所以,内地高校很难争取到前20%的学生,将主要与香港的副学士、高级文凭学校争夺生源。

“2300个预留学 (微博) 额,对内地高校而言是非常珍贵的”

多元的生源可增强学校文化的多样性

李大光在会展上对学生表示,2300个是最低预留学额数量,对高校的要求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多数参展高校对外宣称的是提供30—50个学额,具体招生数量视学生质量而定。李大光说,内地每年有90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只有600多万人被录取,还有300万人没学上,所以为香港学生预留的学额,对内地高校而言是非常珍贵的。

在来港招生的内地63所高校中,既有“985”、“211”高校,也有一些省属重点高校,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利于香港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每名港生可以报4所学校,每所学校可填报4个志愿,“所提供的便利,要优于内地考生。”

为了更好地服务香港学生,招生规定还曾多次做出修改。比如,原本要求港生4月30日之前完成复试,但香港教育局反映,4月份正是香港文凭考试最密集的阶段,学生忙于复习。教育部因此将复试时间放宽到5月10日,预录取名单也定于5月15日公布。另外,这次招生本来主要针对新学制下的6年制中学毕业生,但是后来发现旧学制下的学生对内地高校也非常感兴趣,于是规定又进行相应修改。从会展现场看,的确有大批旧学制下的中学七年级学生前来咨询。

内地高校在港澳招生已经有多年历史,截至今年10月,共有11155名香港学生在内地205所高校就读。香港学生原来可以通过参加港澳台学生联考到内地读书,推出免试录取后,联考依然保留。但是香港教育局建议学生把免试录取作为首选,理由是“学额充足、申请方便”。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李大光说,学生文凭考试成绩公布后,会与预录取名单对照,如果两者出现较大差异可以进行调整。

至于香港学生会不会“挤占”内地学生的录取名额,一位专家认为,因为内地统招录取与香港免试招生之间互不影响,表面上看的确不会挤占,但毫无疑问摊薄了教育资源。“不过,这有利于学生来源多样化,增强学校文化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培养有利,不能斤斤计较这2000多个学额,应当从提升教育质量上看这个问题。”香港学生确实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地方。有高校代表说,展会上,香港学生或三五成群,或独来独往,极少有家长陪同,相比内地孩子“要更独立”。

据了解,这批香港学生入学后,收取的学费、住宿费都与内地学生同一标准,并将被编入普通班学习。

(人民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