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因停车纠纷与清洁工发生冲突,双方互殴,导致清洁工死亡。据微博透露,事发原因是男生驾驶奥迪来接女友,将车停在消防通道,阻碍清洁员收拾垃圾。目前,2名涉案学生已被警方控制,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新京报》12月6日) 学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学校要追求纯洁、高尚、人文、民主、科学,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镜子;学校是社会的透视器,学校的丑恶都可以在社会找到原形,只是程度比社会轻一些罢了,透视着社会存在的难堪与丑陋。开着奥迪的学生,不仅不以将车停在消防通道为错,反而与清洁工互殴,致使清洁工死亡。这是教育的失败,更是社会戾气、暴力与焦躁在学校的投射,依仗权钱、信奉拳头,体现的太充分了。 不论清洁工是否与这名开奥迪车的学生发生互殴,但不能将车停在消防通道,这是学习考试驾照的基本常识,是文明人应有的起码素养,何况“消防通道、禁止停车”的告示就静静地贴在哪里,如果说这名学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那是谁也不相信的。但为什么一个从小到大受教育的人,却不遵守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呢?怎能信奉拳头说话的野蛮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但这位清洁工,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保持了起码的人性。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引起社会热议的“小悦悦事件”,留下人性光辉的也是一位最底层的清洁工,而那些所谓的“文明人”,却都陷进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人格化与人格商品化”的怪圈,堕入了政治哲学中所说的“虚无主义”的烟云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深层原因何在?巨大的人性反差,更值得我们思考。 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以批判社会著称。他批判社会的维度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性,评判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客观标准只能是人的价值;二是异化,人的异化是时代的关键问题,在异化活动中,人体验不到他是世界的中心,人体验不到他是自己活动的主体,自己行动的创造者,而只体验到他是活动的结果;三是健全社会,克服社会的“异化”,达到人性的“复归”,实现“健全的社会”。 弗洛姆说,人性异化了的人,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病态,人性只有在没有压抑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表达出生命的力量。这一点对我们思考当前社会暴力、焦躁的问题,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究竟我们的人性,是被什么压抑了呢?社会的物质化,是一个罪魁祸首;学校的应试教育,也可能逃不了干系。我们呼唤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却忘记了教育孩子首先要成为一个人。 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我们的社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告别了“一穷二白”的境地,但物质的富裕并没有带来素质的相应文明。所幸的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的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是值得期待的,也许“人性”回归的大门已经开启,我们离“健全的社会”已经不远了。当然,我们也明白,路还很远。 (声明:此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更多内容,点击进入“网友教育拍案”>>> (人民网-教育频道)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