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冬季校服大多是运动服。
市民建议,应该让厦门市中小学生的校服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这方面,日本、韩国中小学生的校服有借鉴之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市民在提案线索中反映的校服质量差、款式不好看等问题,在广大家长中引起了共鸣。 难买 等了一个多月才买到 “前段时间才刚刚通知,说可以过去买校服了。”上月底,郑女士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长松了一口气,“为买一套校服,我等了一个多月。”女儿已经上五年级,身上穿的还是四年级时买的校服。 10月20日左右,校服制作公司去了学校,郑女士赶紧请假奔去。谁知针对的只是一年级,郑女士只好留下了自己电话。公司那边一直没有回应,郑女士只好每天询问,“但每次都是一句‘没有’。”
韩国女中学生的冬季校服。(资料照片)
既不透气又不吸汗 校服质量差,孩子穿着不舒服,是家长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家长邹先生说:“冬天还好,夏天的校服基本都是化纤类的,根本不吸汗。孩子一流汗,衣服就全黏在身上……校服短裤洗过几次后,还会起球。” 同种款式,能不能多几种布料选择?邹先生说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布料中的含棉量提高一点就好了,既吸汗,孩子穿着又舒服。” 难看 学生穿着没有精气神 无论哪所学校,无论哪个城市,校服都是永远不变的运动装。衣服偏大,松松垮垮,小孩子应有的精气神几乎被遮盖殆尽。 “国外的校服看起来都很合体,男生像绅士,女孩像淑女。”时常去国外旅行的黄先生说,“我们的校服都是运动服,穿起来太随意。有些甚至大得不像样,孩子像陷在校服中,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在黄先生看来,太过随意的校服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容易造成驼背。 【说法】 市教育局: 布料和最低含棉量有明确规定 “校服的布料和最低含棉量都有明确规定,款式则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蔡先生。据他介绍,针织布、桃皮绒、金光绒和涤盖棉是校服最常用的布料。 “校服不吸汗的问题我们考虑到了。但如果换成全棉的,衣服容易皱,也不好看。”蔡先生说,“这几年棉花价格飞涨,而校服价格还是三年前设定的,供应商的成本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根据各区学校统一着装总量,全市被划分为四片:集美、同安、翔安为一片,湖里、海沧为一片,思明为一片,市直属学校为一片。四个片区分别由四家不同供应商负责。对于供应商“垄断”的说法,蔡先生解释说:“这四家供应商都是通过招标确定的,采用这种方式是为了规范学校订做校服的程序,同时避免厂家间的恶性竞争。” 校服的第三轮招标在明年上半年又要开始了,蔡先生说:“含棉量每年都有少量提升。对于校服的管理,我们还在摸索中。” 【建议】 政协委员: 校服制作应让学校有选择空间 因为校服问题,民进市委常委、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王静最近很“上火”。经过一催再催,学校冬季的校服还是迟迟不到位。天气逐渐变冷,学校不得不允许学生穿自己的衣服,非常不利于学校管理。 针对校服存在的问题,王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都是垄断造成的!”全市对校服进行统一招标,每个区只确定一家企业生产,学校不能自己选择。招标以最低价格中标,几年来价格保持不变,但近年来人工费、布料等价格都在涨。厂家为了不亏本,校服的布料和质量都达不到标准。 王静说,孩子安全是首位,按照规定,校服T恤的含棉量必须达到85%,染色数的标准也有规定,但是现在大部分校服都达不到,学生天天穿对身体不好。 王静建议,首先,校服生产中标单位必须增加,让各个学校有选择的空间,多家形成竞争,也有利于提高校服质量;其次中标价格不能以最低价格为标准,应以质量为主;另外,建议规定一个校服生产的基本价,然后给一个浮动的基数,由学校和厂家自行协商。我们不提倡校服走高档路线,但也不能太低端,重要的是孩子穿在身上要健康、舒服。(本报记者 李晓平 张明蕾) (厦门日报 李晓平 张明蕾)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