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2月1日电 (记者姚湜、宗巍)位于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朝鲜族劳动力到韩国打工,大量留守儿童遭遇“成长烦恼”。 12岁的朴智燕是一个看上去比同龄人瘦小很多的女孩,现在延边州朝阳川镇朝阳小学5年级1班读书。从6岁起,她的父母就到韩国打工,去年寒假才第一次回家。 “我跟妈妈爸爸说别总是忙着挣钱,回来陪陪我,但他们不听。如果没有一周几次的视频聊天,我都记不清他们长什么样子了。”朴智燕说。经过寒假短暂的相聚,父母再次回到韩国,朴智燕又开始和姥姥(外婆)一起生活。 在朝阳小学,像朴智燕一样的留守儿童很多。朝阳小学校长李昌范告诉记者,全校4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0%左右。他们的父母主要在韩国打工,一般五六年才能回来一次,“每逢学校开家长会,教室里几乎全是老人,这给教学带来很多难题”。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也是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其中朝鲜族人口80多万,占总人口36.6%。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和语言上的便利,近年来当地大量朝鲜族劳动力到韩国打工,把儿女留在家中与父辈一起生活。 由于回家探亲费用高,国际长途不便宜,大多数外出打工者最快三五年回家一次,有人甚至十多年没回过家。他们与国内的家人联系少,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沟通和教育。 统计显示,延边州朝鲜族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0万人左右,其中有子女人口为4.5万左右,留守儿童超过3万人。 “随着这两年到韩国打工的门槛降低,外出打工的朝鲜族家长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增多。”李昌范说,学习成绩差已经成为留守儿童的普遍问题,“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姥姥很难辅导作业,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群孩子性格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李华在当地一所朝鲜族学校担任班主任。她说,这些年的教学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缺少父母的关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内向、孤僻、自卑、感情脆弱等问题在他们身上比较明显。 采访中一些老师说,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往往通过金钱弥补无法照顾孩子产生的负疚感,而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文化层次较低,也因为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加倍溺爱孩子,忽略精神文化满足和道德习惯培养,容易导致孩子畸形成长。 延边州多年前就开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要求外出务工父母每周必须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或发一个短信,每个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或发一个邮件。当地政府部门还要求当地社区妇联每个月都要走访留守儿童所在家庭,中小学班主任每个月要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 延边州妇联组宣部副部长幕晓燕说,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当地的老大难问题,但也必须坚持努力。目前延边州已经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库,并投入200万元启动了“百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站(点)、健康管理站(组)以及监护人之家,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体会到“家”的关爱,减少他们的“成长烦恼”。 (姚湜 宗巍)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