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懂事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姐姐照顾弟妹 四年级的蒙丽今年14岁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照顾两个6岁的弟弟妹妹,及邻居兰家两姐妹的生活。9岁的兰柳梅和7岁的兰柳妮,父母也外出打工了。两家父母一合计,决定把两家人并作一家,让5个孩子一同生活,年龄最大的蒙丽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每天两点半起床,然后煮面条、玉米、喂猪……”蒙丽告诉记者,等天亮了,她就叫醒兰家两姐妹,三个孩子结伴上学。两个6岁的弟弟妹妹没有上学,满山遍野地玩。中午,蒙丽又赶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回家,煮饭给弟弟妹妹吃。 “你们每天吃什么?”记者问。 “玉米”,蒙丽回答,“还有青菜”,她想了一会儿说。陆颖老师告诉记者,前些天看孩子们可怜,拿了一块肥肉给他们炒菜吃,否则他们自己是不舍得买肉吃的。50元是5个孩子一个月的伙食费用。 5个孩子的家是一间用木头和竹子搭成的简易茅草房,围墙是竹子,随处可见一个个洞,屋顶一半茅草一半瓦。走进房子,到处黑漆漆一片,只有客厅有一盏发黑的日光灯。屋里散落着剥光了的玉米棒,阁楼上放着的也只有玉米。 孩子们的房间,除了蒙丽的床看起来比较整齐,其他孩子的床都是一片凌乱。两个弟弟妹妹的床,薄薄的棉胎裸露在外面,已经发黑。 “山里赚不来钱,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三康小学校长唐旭胜告诉记者,在三康小学,留守儿童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类似蒙丽家的情况并不少见。情况稍好的还有爷爷奶奶照顾,而很多家庭都是以大带小,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 正常情况下,明年蒙丽就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五年级了,意味着她将无法每天兼顾弟弟妹妹的起居了。蒙丽告诉记者,她很想父母,盼望他们回家。 3及时的社会关爱: 捐床铺送衣物孩子 将实现寄宿 发生马蜂蜇人事件后,孩子们艰苦的上学条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11月23日,由本报和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法治最前线》栏目组联合发起,由皇氏乳业、南宁市人民公园喜洋洋合唱团捐赠的爱心物品送到了三康小学。 皇氏乳业捐赠的50张上下铺架床随后将送到该小学,孩子们有望实现寄宿。喜洋洋合唱团的老年人也给孩子们送来了102床棉被、142件棉衣、旧衣物500件,以及各类文体用品。 校长唐旭胜介绍,学校计划将原来的两个教室改造成为学生宿舍,给离家较远的孩子提供住宿。“这样孩子们就不用每天走山路了。” 随着校舍的建成,学校还计划建个食堂。唐旭胜告诉记者,很多住得远的孩子,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就每天起早做好中午饭,用饭盒装上带来学校,中午只能吃冷饭和面条。“建好食堂后,希望能改善孩子们的吃饭条件。” 目前,在三康小学,最好的建筑是2009年落成的两层教学楼。准备用来改造成校舍的旧教室,是1996年由中国西南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援建,已年久失修。 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中心校校长罗振豪告诉记者,在凤凰乡,像三康小学这样的教学点有20个。相比之下,三康小学的条件还算不错了,而一些只有几十个学生的教学点,条件更加恶劣,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校舍。 (当代生活报 李家健 文/图)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