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张老的家中,提起这篇《哈佛岁月》,一直守在张老灵前的夫人谭慧有些激动:“那是他口述,我整理了好多资料,用毛笔一笔一划写下的,一直深藏在书斋中,从未公开发表。” 求学笔记 保存完好 《哈佛岁月》共2万余字,11个章节,详细回忆了张培刚自报考公费留美,远涉重洋求学之后的5年哈佛时光。除了记录完成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的经过、痛失双亲的悲伤,以及同窗好友的情谊,还写了太平洋战争、华盛顿青年会议和宋美龄演讲等亲历的时代风云。 文中写道,几乎每一位教师讲课和布置的参考书目,他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笔记本总计30余册。 其中有一本笔记,虽距今已有68年,但依然保存完好。记者昨日看到,这本珍贵的笔记,纸面已泛黄,但字迹仍然清晰。 伉俪深情 缘起哈佛 这部手稿用了不少篇幅记录张培刚的哈佛同窗另一位经济学泰斗谭崇台教授。而谭慧,正是谭崇台的妹妹。 “我俩的相识,正是缘于他和哥哥在哈佛的相识。”往事历历在目,却令人不忍回忆。谭慧说,张培刚回国后在武大任教,而她则从四川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博)的前身中原大学。1950年,她正是在兄长家里认识了比自己大17岁的张培刚。 1954年,时任华中工学院基建办主任的张培刚与谭慧在工地工棚里结了婚,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57年。 张老传记 正在撰写 经过多年磨难的张培刚,在改革开放后,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重生。谭慧则一直相伴在张培刚左右,帮助他处理各项工作。谭慧整理编辑了张培刚迄今在国内外所发表的论文,并出版了《张培刚经济论文选集》(上、下卷)。还担任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继承和光大“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谭慧告诉记者,2009年间,本想创作张培刚的传记,可写完《哈佛岁月》后就没有时间了。以此为基础,武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池莉目前正在组织撰写张培刚的传记。(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博雷 通讯员周前进 范葳 张雯怡) 珞珈山下 韶华宛在 学籍表学位照记录张培刚大学足迹 昨日,记者来到武汉大学(招生办)档案馆,见到了张培刚先生当年的学籍表和本科毕业时的学位照。 走进武汉大学档案馆档案二库,工作人员熟练地找到张培刚先生的学籍表。发黄的学籍表上,左上角手书的“张培刚”三个字苍劲有力。学籍表上显示,张培刚在“中华民国19年9月”(即1930年9月),从“京兆公立二中高中”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入校年龄19岁,学号为514。毕业时间为“中华民国23年7月”(即1934年7月)。 在一本已经残破的“国立武汉大学第三届毕业同学纪念录”中,保存着张培刚的学位照,站在20名同样风华正茂的经济学系同班同学中间,张培刚踌躇满志,目光如炬,充满对未来世界的渴望。(记者徐啸寒 通讯员吴江龙) (荆楚网 陈博雷 周前进 范葳 张雯怡)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