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患罕见绝症上课多动同学家长联合要其转学 昨日,本报(扬子晚报)A8、A9版“绝症男童难圆‘课堂梦’”报道引发全国读者热议,一位读者甚至从美国打电话参与讨论。爱和宽容的缺失成为众多读者热议的焦点,不少人更是痛批当前教育过于功利。读者们表示,参照国外经验,拥有正常智商的乐乐,还是应该在有人陪读的方式下回归正常小学。 最新情况 可怜乐乐又患“耳病”听不见别人说话了 “我的耳朵不说话了!”昨日,乐乐没有去上学,这位可怜的孩子在家治疗刚刚患上的耳病。 乐乐的姑姑告诉本报记者,前天,乐乐很痛苦地告诉家长:“我的耳朵不说话了!”原来,他是听不见别人的说话了。在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乐乐的耳朵里有较多耳屎,但是否是这些耳屎致使乐乐听力受阻,目前尚不确定。医生让家长把乐乐先带回家,用药剂把乐乐耳朵里的耳屎解决掉。后期再来检查是否还有其他病因。 乐乐是否应该回归正常小学?他是否还有更好的去处?又该如何解决其他小孩学习不受影响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致电本报热线参与讨论。 数百位读者致电本报慰问“大头男童” 昨日,本报关于粘多糖病童乐乐的报道引得广泛关注。本报热线收到了全国各地数百位读者打来的电话,对乐乐的遭遇表示慰问,不少读者表示,要给乐乐寄礼物、写信,一些厂家也表示可免费提供药物。 当日,这则新闻获得各大门户网站推荐。在腾讯新闻等门户网站首页上,来自本报的这则报道均置于醒目位置。不少读者和网友表示,看完整组报道对乐乐的遭遇深表同情。读者们纷纷推荐一部美国影片《叫我第一名》,该影片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患有妥瑞症的BoBo是一个无法安静的顽劣小孩,无论在教室、棒球场、父亲讲话时,BoBo都会无法控制地发出怪声。为此,BoBo的母亲不停地要跟校方交涉关于儿子在上课时影响他人的举动是否需要休课的问题,但孩子后来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校长…… 读者表示,如果学校和老师在乐乐的问题上,能够处理得更人性化,结果势必不同。一位美国的读者打来国际长途发表看法:“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北美的话,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政府必须保证孩子在校内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他表示:“如果我们连乐乐都容纳不下的话,那么即使人人都是北大、清华生,又能如何?” 读者批评爱和宽容的教育缺失 网友baobaowu1115表示:“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了人,特别是现代家长的本质,如果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关怀,事情可以有很大改变,我们的孩子除了现在会读书,会学习,他们还会什么呢,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也只是说说罢了。” 他表示,如果他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同学,作为家长,他肯定会“坚决让小乐乐留在孩子身边,做他的同学。让小乐乐感受到,虽然病魔无情,但是人间有情。” 网友123批评当前教育太过功利——“在孩子成才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生命和爱是最重要的,不要再让所谓的‘升学压力’去残害一代又一代人了。” “而学校的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处理得太急功近利,太简单了。一觉得班级有问题,只是一味地考虑割除,而不会动脑筋如何引导大家。这样的学校、班级教出来的孩子怎么会有公德心呀?”网友tonyathome认为。 一名老师表示:“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老师的身上。虽然乐乐对其他的孩子会有些影响,但班主任为什么不去教导其他的孩子去关心他,帮助他。乐乐小时候过得很快乐,为什么长大后反而得不到关心了?”他认为,在这方面,学校应该更人性化一些。 建议乐乐以家长陪读形式回归正常小学 网友“人活一世1969”也是一位身患绝症孩子的父亲,他介绍,孩子在小学二年级患病后,就把他转到离其妻单位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班里的同学都是普普通通百姓家的孩子,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天真、纯朴和善良。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对我儿子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儿子在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 网友duyy2001建议让乐乐回归正常的课堂。他介绍:国外每所公立小学,都会收甚至是智障的孩童,因为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也跟正常孩子在一个班上课,并不受歧视。但重要的前提是有个老师,而且是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全程陪护,使其不会打扰到其他孩子正常的上课秩序。 加拿大网友Helena01介绍:“在加拿大的小学,特殊学生都有专职老师照顾,所有的活动一项都不会落下。每次学校活动,专职老师照顾着这些特殊学生。记得我儿子学校有个全身瘫痪的学生,每次学校的活动,即使是跳舞,这个学生也参加,由专职老师推着他的轮椅在人群中舞动。尽管这个学生不时流口水,但是一样有笑容!” 记者谷岳飞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