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站 “60与90的对话——90后的代际关系”论坛讨论主要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国祥教授 观点: 90后渴望独立,家长不断关心,双方在沟通上有困惑的阶段 90后所处的家庭与家长的代沟,我觉得更多的是他希望独立,而家长呢,希望不断地关心他,这样可能会造成过度地关心,他会抵触,从行为、言语方面我们讲的软抵抗,这个时候我的判断是大学的初期会这样,但是以后不会,所以说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在中小学阶段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比较直接,家长关心今天心情好不好?孩子回答也是很简单,不错。完了以后就没了。遇到一些困难会征求家长的意见,但是还是征求自己的判断,展开了说呢,我们现在90后的很多同学在中小学阶段,就是基础教育阶段是全家可以说是两代人围绕一个人自我为中心,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可能周围的同学,会面临很多的困惑,更多时候是自己面对,有时候交流。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来说有时候比较迷茫,在思维的价值上面有一定的差别,会比较困惑。 给90后的孩子更多宽容和关心 我想两位同学谈到的状态,可能迟早会出现,懂事会出现,但是这个过程要双方的努力,家长自身要给他们更多的宽容、理解,特别是他们在想独立的过程中,不希望家长更多的干预的时候家长要给他们自由,尤其是他们遇到困惑、困难的时候,家长应该主动地关心他们。 大学生恋爱很正常,但不希望“轰轰烈烈” 可以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但是不希望轰轰烈烈。因为有一个前提,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用在学业上面,这个是他们的根,他们的本,这个不建立,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以及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露璐 观点: 60后家长在孩子的恋爱问题上相对比较宽容 总体来讲60后的家长,比之前50后、40后的家长宽容度高,这个跟社会联系在一起,好多年前,孩子在学校谈恋爱了,别人会问,你孩子有没有谈恋爱,他会说没有,他不好意思。但是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甚至我女儿没有谈恋爱,你有没有合适的?介绍一个,这个的宽容度提高了。家长有什么样的标准,每个家长给孩子的引导不一样的,有的家长严格一谈恋爱就要汇报,有的家长就无所谓,甚至就装做不知道,有的家长看到谁谁谁在一起,反正他一天不汇报,我就不知道。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汇报,所以说心态上很宽容,如果一开始就汇报,我觉得并不利于感情的发展。 我会给孩子必要的经济支持,但会告诉他这不是我的义务 我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我不属于60后家长里面比较不黏孩子的那一类,我觉得无所谓。你离开南京也好,离开江苏也好,甚至于出国也好,我都赞成,没有对距离有要求,对他们的房子的考虑更少了,我会想这样的问题,孩子你确实是有的时候跟父母之间,他的经济联系是没有办法割断的,但是不是说买房是父母的义务,我觉得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你都不要把它当成义务,父母的压力其实也很大的,可能有的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有的没有。 如果孩子你完全把它当成义务有的时候会引发矛盾,首先它不是义务。第二个在经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父母给予经济支持,无论是房子也好,还是车子也好,或者说你有其他方面的支出,我觉得很正常,毕竟在中国从小到大一到18岁就独立了,哪怕条件非常好,也去洗盘子,中国不是这样的,必要的经济支持我还是会给他的,但是我会告诉他这不是我的义务。 学生观点: 1、父母跟我们有共同话题的时候,感觉特别好。 2、作为子女,有义务多跟父母交流,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 3、成长阶段不同,对父母的爱的定位方式不一样。不希望父母介入到自己的感情中来,要相互尊重。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