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1月16日电 (记者俞俭)“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等怪象引起的非议尚未平息,近日又传来学生被罚跪操场、脱裤子跑步、走廊上考试、勒令学生互打耳光等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声讨。种种五花八门的招数,号称是为了激励学生,实则充满功利和歧视,与教育的本意格格不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塑造孩子心灵的殿堂。然而,在当前功利化教育唆使下,学生像是被抽打的陀螺。学校和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兴趣个性,很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成人成才的方向,更无从做到雕琢学生的心灵,引导个性张扬,让每个如花的生命都舒展成长。 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如果教育者凭空想象,追求别出心裁,甚至带着“有色眼镜”,给学生贴标签,划分“三六九等”,只会伤害学生自尊,挫伤成长勇气,使幼小心灵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影响孩子一生。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并非畸形的精英,而是自然绽放的桃李,是一代又一代心灵健康、人格健全的公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武汉市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每周都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这种“因生给爱、情感育人”的做法,对频出怪招的教师学校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每一株小草都需要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的阳光。孩子个性千差万别,都需要褒扬和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都需要引导和激发。坚持“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抛弃“唯分数论”的错误导向,用慧眼去发现学生优点并加以鼓励,顺应学生个性,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 为此,制止教育风气浮夸,纠正教育理念偏差,加强师德和专业化素质培养,显得相当迫切。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情感,拒绝歧视和冷漠,用人性和爱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像花儿一样,沐浴着爱的阳光快乐绽放。 (俞俭)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