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东北农大师生十年坚持社会实践带农致富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1-10 12:35
分享到: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黑龙江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这里天蓝水清,稻米飘香,是闻名遐迩的生态农业区。然而,就在1999年,新庄村还是五常市最穷的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外债却有170多万元。2010年,新庄村是黑龙江省最富有的村庄之一,人均年收入达9300元,集体积累1093万元。

  提及10多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夸村支书刘清泉,而刘清泉却向记者讲述了新庄村与东北农业大学师生们的10年“情缘”。

  “是东北农大把我们从泥潭里拉出来”

  2000年,刚刚上任的村支书刘清泉带着村干部到省城哈尔滨参观农业博览会,巧遇东北农业大学在会场宣传给各级政府作规划。刘清泉听着听着如醍醐灌顶,开了窍,立刻去找农大要求给他们村作规划。当时的副校长祖伟一听就乐了:给市里作规划,给县里作规划,从来没听说一个几千人口的小村子也要作规划!但刘清泉那恳求的目光、真诚的愿望,最终打动了祖伟,并一口应承下来。

  为此,学校找到王宏燕老师,说有个村子要作规划,你接不接?王宏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去找了刘清泉,问他:“你想搞个短期的规划,还是长期的?”刘清泉毫不犹豫地说:“我要搞长期规划。”

  王宏燕在荷兰留学 (微博) 期间学的就是生态农业,那时国内热心于此的还不多。她从刘清泉的回答里感到这是一个立志改变农村面貌、有抱负的村支书。于是,她在学校的协调下,组织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专业的师生,一起调研,帮助新庄村制定了一个包括绿色种植业、饲料业、畜禽粪便综合开发等5个部分的村级生态农业规划书。

  2002年制定规划,东北农大博士团进村进行指导,这件事情成为当年媒体追逐的新闻。2004年,新庄村还清全部债务,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50个试点之一。刘清泉说:“是东北农大把我们从泥潭里拉出来。”

  如今已经是东北农大博士生导师的王宏燕深有感触地说:“10年了,我每年都带学生去新庄村,我带的第一个博士生,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2008年毕业后就想当村长。当时没相关政策,他就选择去了农场。”

  赵伟2006年报考了王宏燕的博士生,正赶上王宏燕在给新庄村作第二个规划打造有机农庄,搞有机水稻。赵伟还没有正式上课,王宏燕就把她带到新庄村。种植有机水稻,“培肥”是重要环节。赵伟就在新庄村的地里上了第一堂博士生的课。她的博士论文就是《培肥》。现在,赵伟又带着她的学生继续去新庄村了。

  2005年,刘清泉作为黑龙江省第二批“村村大学生”,走进了东北农大校园。毕业回来,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事不但举双手赞成,还主动组织了许多活动。2010年,刘清泉提议,让东北农大学生参与创办一张村报。

  一张村报让大学生和农民心连心

  不善言谈的刘刚特别怵与人交往,采访时他就这么腼腆地坐着,半天不讲话,手里摆弄着几份报纸。于是,记者就与他谈起了这份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报纸新庄村和东北农大合办的村报《科教兴村信息报》。刘刚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大学生们创办的这份村报始于2010年,对开八版,不定期出版,农忙少出,农闲多出。11名大学生志愿者负责采、编,刘清泉和东北农大的老师负责审稿。版面完成后,学生用电邮发给新庄村,再由村里印刷发放。

  《科教兴村信息报》虽小,可是也像正式的报纸一样有模有样:一版主要是农民关注的农业政策,其他版有科技信息、新庄村的大事小情、乡规民约等内容。

  宋关凤,山东某高职学校的教师,东北农大2006级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在《科教兴村信息报》编辑部服务,4年去了14次新庄村。有一年,她从新庄村回学校,天下着雨,回哈尔滨的汽车没有了,可第二天学校还有考试。焦急之余,一位老乡给他在五常市工作的儿子打电话,让他儿子从20公里外的五常市专程回来送宋关凤回学校。宋关凤给记者发邮件这样写道:“新庄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刘刚在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就去了新庄村,第一眼就看到村里的太阳能路灯,这个在城市都不多见啊!他一下子就被打动了。于是,他积极参加《科教兴村信息报》编辑部工作。工作中,他和新庄村打交道最多,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就像新庄村的一员。

  一张小小的村报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新庄村的新鲜事,大学生们都知道,农大校园发生了什么,也“瞒”不住新庄村。比如,老师在搞“前氮后移”的施肥新技术,学生们马上告诉了刘清泉。

  一个行动发起“万名大学生进万村”

  东北农大的学生们不仅和新庄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个更广泛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正从校园向广袤的黑土地铺开。今年4月,东北农大与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团省委联合启动了“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生物学081班团支部是学校的标兵团支部,他们以“一班连多村”的方式,和庆安县丰田、丰泰、丰裕、丰年、丰华5个村的团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各项活动,交流团组织建设的心得,为农村文化建设、农业科技献计献策。

  学校团委副书记徐国峰说,农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特别积极。每学期报名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的就有300多支队伍,团委筛选出一半给予立项,立项意味着必须拿出调查报告,但是没有立项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评奖。

  为了引导学生作好社会调查,离开学校前,校团委都会根据国家社科基金、大学生“挑战杯”的选题项目,给出一份社会调查指南,学生们找出自己需要的题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详尽的调查问卷。学生社会实践归来,获奖的调查报告可以修改成科技创新的课题,创新课题作得好还可以参加创业大赛。这样的机制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热情。

  徐国峰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拿出一大摞获奖的调查报告。其中,关于新庄村的调查报告还登在了与新庄村合办的《科教兴村信息报》上。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梅告诉记者,东北农大“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从今年到2014年分三批进行接力,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招募、选派大学生科技信息员,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与全省所有的村结对;二是选派博士和硕士科技服务团,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集中进行科技咨询和指导;三是根据团支部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通过“一班连一村”、“多班连一村”和“一班连多村”建立团支部共建对子。目前,全校已经与39个县市的242个乡镇、1194个自然村建立实践服务联系,行动覆盖黑龙江省近70%的地市及60%的县。(记者 郭萍 通讯员 于兴业)

  (中国教育报 郭萍 于兴业)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