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来自中国上海,是一位生活在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华人,在当地从事中文教育。一次去筑波采访,偶然结识了她的日本学生,由此郑端也和记者熟悉了起来。日前,郑端向记者介绍了她的一名学生在中国从事扶贫教育的感人事迹。 郑端说,她每年回上海,一定会去见一位日本人,他叫铃木茂昭,是自己的学生。郑端第一次和铃木见面是在2000年,当时铃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部长,之后他跟着郑端学习了5年中文。郑端说,铃木知识渊博,兴趣广泛,为人谦和。 铃木曾告诉郑端,他曾经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和家人一起在中国工作过两年,中国人的友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一直想自己能为中国人做点儿什么。 2002年的一天,铃木茂昭在上课时对郑端说,他不久就要退休了,想拿出一部分退休金援助中国的教育事业。他说,他一次在日本的NHK电视节目中看到,中国偏远地区的学生没有校舍,没有桌椅,要长途跋涉去离家很远的学校上课,感到非常心痛。 不久,铃木告诉郑端,他已经和有关机构取得了联系,请他们帮他找一个中国最贫困的山区,最需要学校的地方,他将用自己的退休金,为那里的孩子建造一所学校。 有一天,铃木兴冲冲地告诉郑端,他已经得到通知,已经找到了满足他条件的捐助对象,就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六河乡中学。铃木将为这个学校捐建一幢教学楼。之后,为了建造教学楼,铃木多次飞往中国。 2003年11月2日,铃木出资建造的综合教学楼在六河中学落成。铃木在去观摩教学楼的山路上,受到了全校1100多名师生的欢迎,令他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学楼以及纪念碑,铃木无比激动,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经过了5年的学习,铃木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增长。退休之后,他毅然离开了日本,来到中国上海开始了他第二人生的旅程,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留在中国。 2011年10月3日,在即将从上海返日的前两天,郑端又给铃木打电话相约见了面。郑端发现,铃木变了,没有了以前那种养尊处优的富态,但也精神抖擞,行动敏捷,只是人比在日本时消瘦多了。 在肯德基就餐,他们还是像在日本那样AA制,铃木只点了一杯最便宜的饮料。看到郑端一脸的疑惑,铃木解释说:“我现在一天只花30元的伙食费,住在租金低廉的浦东民居里。我的工作是推销环保产品,从推销的产品中获得提成,在上海赚点儿钱并不那么容易啊!” 看到铃木在上海的生活是这么清苦,郑端劝他回日本和家人一起生活,安享晚年。但是,铃木固执地摇摇头说:“我的目标还没有达到,我还要为云南麻栗坡县六河中学的学生捐上一架电子琴、300支竖笛和300个口琴。让那些孩子们不仅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而且也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回到日本以后,郑端把铃木在上海的生活状况告诉了他的妻子,郑端得知,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这位退休老人甚至连回日本的路费都舍不得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团聚了。 郑端感慨地说,当很多中国人享受着大城市高消费的生活时,可能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一位日本老人,正在节衣缩食地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奉献着自己最后的余热,正在默默无闻地为消除贫困而无声无息地耕耘着。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