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26岁博士出书9部 “高产博士”能否成为大师
来源:南海网
发布时间:2011-11-05 15:46
分享到:

  刘昆/ 文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全国上下高喊“没有大师”的二十一世纪,武汉大学的博士生韩晗凭借“26岁”的花样年龄与“出书9部”的骇人高产腾空而出,成为了11月1日《长江日报》与11月2日《渤海早报》的重量级新闻,一下子受到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关注。年纪轻轻却如此高产,而且又是名校博士,韩晗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师?

  在这里,笔者无法为他下一个判断,因为韩晗还年轻,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倘若韩晗就此止步,拿这些成果作为升官发财出国移民的工具,那么且莫说大师,恐怕他将会变成庸官市侩,连基本的人格都不能保全。但是,韩晗倘若坚持下去,经受名利的诱惑,那么笔者相信,韩晗以及类似于韩晗这样一批“高产”的博士,意图成为大师,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大师”不是速成,不是恶搞,更不是广播电视网络的产物,而是历史淬炼的结果。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前途,我们只能勉励,而不能下过多的论断,不是吗?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相当多的年轻人成为了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出了一两本书之后,开始开公司、办杂志、搞资本投资。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八十年代科技人员、文化人员的“下海热”。但事实上呢,某戏剧家的公司不了了之,某作家的“影视城”举步维艰。须知知识分子下海从政,其实都是错误的选择,沉下心能够把学问做好,便是知识分子成功的第一步。我所担心的就是,韩晗今后或许会做出“脚踩两只船”的错误选择君不见,当时中科院下海者千余众,但成功者除柳传志一人之外,还有他人乎?

  记得一位老作家曾经所过一句话,要想成为大师,坚持三个条件即可出道早,坚持搞,活到老。现在尚且年轻的韩晗,已经做到了“出道早”,出了九本书也证明了他有“坚持搞”的能力,但是,还需坚持,一直要“活到老”还得“坚持搞”,成不成大师姑且不论,至少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研究做点贡献,而不至于半路出家、歧路迷途。笔者不知道韩晗会不会看到这篇短论,在此,笔者姑且仗着自己的年岁,说些中肯的话,倚老卖老一番!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