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都有“摆脱平庸,追求卓越”的梦想,教育管理者应当为教师适时搭建发展平台,创造成功的机会。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管委会主任兼劲松三小校长 钟亚利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管理着14所学校。各校硬件条件虽达标,可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差异较大。近年来,担任学区管委会主任兼劲松三小校长的钟亚利锐意改革,打破校际壁垒,探索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合理流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力求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改革中,学区出了不少新鲜事儿。 张老师的“美好时代” 前不久,钟亚利收到张老师送来的喜糖。这“喜事儿”不是别的,而是张老师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张老师工作十几年了,美术、品德与社会、劳动等课都教过,但成绩平平,学校老是把她当“替补”。在学区开展的“传承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主题活动中,张老师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她成立了一个丝绫堆绣学生社团,拜师学艺,言传身教,把丝绫堆绣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学特色,还创编了丝绫堆绣校本教材。她获得了成功,找到了自信,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美好时代。 钟亚利说,每一位教师都有“摆脱平庸,追求卓越”的梦想,教育管理者应当为教师适时搭建发展平台,创造成功的机会。就拿张老师来说,学区、学校支持她学习技艺,组建社团,举办师生作品展,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为她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队伍建设要关注骨干群体,更要关注教师整体,因为,“哪一块木板都不能短”。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学区所辖的两所小学A校和B校相距不到百米。从连续几年的质量监测看,这两所学校英语(论坛)学科成绩相差悬殊,A校名列前茅,B校落在底线,一喜一忧,成为鲜明对照。 今年,学区细化了“学区人力资源共享”措施,推出伙伴校策略,让两所学校成了签约伙伴校,A校派一名英语骨干教师到B校任教一年,任教期间除完成相应教学工作外,还要指导开展教研活动,帮带教师,引发“鲶鱼效应”。B校派一名英语教师到A校任教一年,既保证A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又实现浸泡式培养。两位教师一进一出形式不同,但目标一致:两校共同提高质量,实现双赢。 结为伙伴校后,老师们有了共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学区领导这样想办法,外校领导和老师这么支持,我们再不提高可真说不过去了。如今,B校老师们的工作状态、教学行为有了很大转变。教研活动注重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老师们很感兴趣,都争着发言,教研实效性大大提高了。而A校老师也受到激励,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正应了两校校长签约时说的那句老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特级教师带来“金手指” 去年12月,朝阳区教委让一批高水平退休特级教师发挥余热,选聘他们进校工作。美术特级教师刘月娥到垂杨柳学区指导教学。一年来,学区的美术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级教师进校后,教学干部先后提出三个颇有创意的建议,受到广大教师热烈拥护,学区把这些建议落实为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举措”:每年安排学区美术教研组一次采风,鼓励教师勤于笔耕,不断在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每年举办一次美术教师集体画展或个人画展,鼓励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追求卓越;在学区网站上建立美术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内容包括所有美术教师优秀教案、课例、反思、学科活动方案等,实现学科资源的共建共享。 钟亚利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引领。特级教师几十年教书育人的经验和体会,大量翔实的案例,给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就像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崇 轶) (人民日报 崇 轶)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