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自主学习切莫“跑偏”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0-31 14:06
分享到:

  某校召开高一学生家长会,几名家长反映:“孩子最近成绩不理想,学习不得要领,希望老师加强指导。”老师答曰:“现在是自主学习,老师该讲的讲了,该强调的强调了,学生怎么学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老师此番言论,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仔细分析,实是对自主学习认识的“跑偏”。

  上述老师的观点绝非个别。“新课改”提出和强调自主学习以来,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角色应逐步淡化,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效果由学生自己评估……结果,这种有意无意对教学活动放弃组织干预的“自主学习”实际上变成了“自流学习”。此种情况,引发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担忧。

  诚然,“新课改”所提出和倡导的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绝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减低。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无论是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是能力,既要依靠自身努力,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培植,才能有所提高。因此,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是限制甚至取消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教师的教学标准、教学艺术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既要保证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最终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和强大潜能。可见,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降低,教师的责任更大而不是变小。那种淡化教师角色甚至想退避三舍的思想和观念,显然是偏颇的。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往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通过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而使教学效果“落地”。如果讲完课就万事大吉,忽略了教师引导、组织和参与的责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打折”。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辨证统一,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既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无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教学的健康发展。(许安国)

  (光明日报 许安国)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