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陆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世界大学排行榜 > 世界大学评价理论 >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与评价标准(4)

来源: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1-11-08 11:33    
更多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李越等人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学术标准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即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准是:科研经费、SCI(含SSCI)论文数量、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教师中的院士人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声誉。大学要取得学术成就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条件,如科研经费、实验室、设备、重大课题或项目等。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可以转化为科研经费。大学学术成就的高低大小要作精细的评价很难,不过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机构及学术刊物,如NATURE、SCIENCE、SCI中可以找到公认的指标,大学学术成就的数量和质量都能由此得到反映。大学的学术水准在根本上就是教师的学术水准,而教师的学术水准同样可以通过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成就标志来衡量,如诺贝尔奖、院士等。一所大学如果在以上这些方面长期都有突出的稳定表现,就会在国际学术界乃至一般民众心里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这就形成了一所大学的学术声誉。学术声誉看似无形,似乎是一种主观判断,实际上却是对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及其影响的最深刻的反映。
 
      丁学良认为,当今世界上几个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对研究型大学使用的衡量标准可以归结为九条:教员整体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常规课程的丰富程度、通过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师生比例、大学各项硬件设备的量和质、大学的财源、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誉、学校的综合声誉。其中,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学校的综合声誉至少包括两种衡量指标:第一是同行评议,也就是让其他研究型大学在匿名的情况下,对学校整体进行评价;第二种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比如,评价一个大学的法学院办得如何,它的课目设置如何,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如何,要去问这个国家的法院法官和最主要的法律公司的资深律师。
 
      清华大学校长徐遐生认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杰出的教师、卓越的学术名声和工作环境、崇高的学术标准、以及优良的基础运作设施或系统。若某领域有卓越的研究型教师,它将吸引最好的研究型学生。要吸引杰出的教师,该领域就需要有卓越的学术声誉和工作环境。要维持所有师生高昂的士气和生产力,大学整体上就要有崇高的标准。要建立卓越的名声和环境,大学就需要有自治的运作系统,再加上能自由利用其特有的研究优势,以达到其特定的学术地位。当公认的一流大学希望你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他们的研究生、研究生成为他们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和教授成为他们的教授时,就知道这所大学已经达到一流的水准了。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认为,要发展成国际大学,首先是一个“国家的大学”,并且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是老师的国际名气和教学态度;第二是学生的质量;第三是大学的设备;第四是社会的支持。有好的设备可以吸引好的学生,有好的学生可以吸引好的老师,有好的老师可以促进增加好的设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互相吸引。同时,一流大学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一流大学必须有学科是一流的。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无所不能的,每所大学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医学非常棒,却没有工学院,耶鲁大学的法学和生物学绝对一流,斯坦福大学在信息领域闻名于世,加州理工学院以航空工程学科见长……一个优秀的大学,不一定拥有所有的学科,而必须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对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特色,是比较优势。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强项,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大学快速提升水平的捷径。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强调,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软环境,加强高校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丁学良也说,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它的“硬的力量”,还包括“软的力量”。进入21世纪后,“软的力量”则显得越发重要了。而大学,恰恰是后者的发源地——唯有在政治、法律、文化、经济等领域,不断诞生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以及新的组织形式、制度结构,才能有全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进步。
 
      国内外目前已有多个世界大学排行榜在不断推出,国内各个高校的名次也在不断变化中。但是考虑到每个排行榜的指标设置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各高校在审视各种排名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借助这些排行榜找准学校定位,弄清优势、劣势,明确发展方向。评价机构和评价科研人员也应该致力于有价值的理念、方法、指标和模型提出和改进,为高校管理决策提供帮助,促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世界大学的评价应该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主要导向,这是教育评价存在的意义和最终目标;同时,世界大学评价应更加注重应用价值,排名结果将会与政府、高校的决策和管理者以及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需要紧密结合,真正达到以人为本、价值导向的目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应兼顾质性和量性的指标,其中量性指标主要包括科研经费、授予博士的数量、教师获奖情况、研究成果发表和引用情况,而质性指标主要用于了解一个机构的整体状况,并主要依赖大学校长们的判断力,能更好的洞察量性指标反映不到的情况,二者适当结合运用,共同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引导作用。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一流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因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文化在进步,各方面都在进步,所以一流水平也是在进步。”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和标准是一直在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的。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应该说,一个国家大学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学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各国大学都有各自的国情、校情,中国大学的情况与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机械地全盘照搬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但他们的发展轨迹留给中国大学许多的有益借鉴和理性反思。我们在谋求发展,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也在发展。我们如果不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发而会继续增大。我们应密切跟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向世界,创建一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又要有“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应该客观地比较优劣,结合国情和校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时,决不能是所有大学都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和定位,事实上,也只有若干所大学有这种可能性。因此,各高校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水平的步伐。

[发布者:qi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