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押题,我记得有10年考研的介绍说,肖秀荣的4套题押到过10年的真题,于是做了他的四套题,不过11年没有压到题。这很正常,因为同一个人出的试题连续两年压到题的概率很小。但是任汝芬的时事那本书,在后面的模拟题中的确压到过大题,就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那个大题,好像是关于劳模的那个。不过,当时我只是浏览了一下,没有去看上面的答案。当时红宝书复习的时候,我已经把基本知识点都理顺了,所以考试时答题还是比较顺利的。估计他能第一年压到题,第二年压到题的概率就比较小了(个人见解)。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只留一个月给政治,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最后几天,因为内容太多,看不完了,就几乎大部分时间给了政治,也间接导致我的数学好久没练,手生,所以考的不好。还有一点就是我虽然是理科出身,但是高中文理分班前,我的文科和理科成绩差不多,所以复习时敢把政治放在最后一个月。总之,我的方法只能说适合我自己,对于你自己的复习,还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决定。
2)英语复习:
个人感觉11年的英语相对于10年的而言,阅读、翻译难度差不多,甚至题目的难度胜于10年。不过作文、还有完型明显简单了。对于英语,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不过对于阅读提醒一下:真题非常重要,但是只做真题还远远不够,要真题结合相应的模拟题,估计才会出效果。(我当时把真题的阅读看了有六七遍吧,没做什么题目,最终考研时,阅读做的很不好,当时考试的感觉是:就是读不懂!)至于参考书目,我没有发言权,毕竟自己做的很少,不过也做过,简单提一下的就是:张剑的题目很变态,呵呵,当初不做模拟题也是因为做了张剑的题太打击人了。不过真正考研时,才发现考研真题更变态。石春祯的阅读题目相对简单点,文章也相对简单。至于怎样选择,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毕竟我做的的阅读,加起来也不到10篇。还有一点就是,不管谁出的模拟题,其题目质量比起真题还是相差很远的。
对于阅读,我的建议是:
考研开始时,先把单词干掉,相信你也知道单词很难记,容易忘。当时是我的女朋友,把所有的单词都写到卡片上(俞敏洪的那本便携的小红书),一个单词一张卡片,卡片是她用A4纸裁剪的,正面是单词,反面是音标和解释。她写好后,我每天早上和中午的路上总是拿出来背,当时的要求是:看到单词,必须马上知道它的意思。每个单词背了不下10遍,这样记住了大部分单词,不过有的还是很容易忘的。
单词解决后,就着手阅读,开始接触真题阅读时,感觉还是难度很大的,你可以选几年的真题,好好钻研,钻研透了,再着手选择什么样的模拟题,这时你自己对真题的选材以及题目难度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通过对比,相信你能选择出好的模拟题。然后真题结合模拟题,每天坚持做阅读,至于每天几篇阅读合适,你就自己把握吧。还有一点就是单词要经常看的,很容易忘。模拟题也不一定仅仅局限于我说的两本,要自己去找。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把单词一个一个写到卡片上,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当时是因为我的女朋友已经保送研究生,她才有时间一点一点地帮我搞定,对于你的情况,如果时间不允许,还是通过其他方法记单词吧。
作文可以放到后面一点,我是放到考试前的一个半月准备的,当时,二师兄给他女朋友买了英语作文的辅导视频,让我拷了一份,我感觉还不错,我想我的英语成绩能过线,肯定多亏了写作和排序题。辅导视频是王江涛的,呵呵,不是替他做广告啊,你也可以选择其他人的,估计都差不多,最后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谁的视频没有直接关系。在此,还要谢谢二师兄。
对于完型和排序以及翻译,我没怎么准备,主要是复习到最后根本没时间了。估计我的完型做的还不错,排序题是全对,对于翻译,考试时,我放到了最后做,结果没时间了,只把第一个凌乱地写在了答题纸上,写的什么自己都读不懂。不过,考试前我也预料到时间不够了,所以之前就考虑时间不够的话,最后做翻译,不过翻译题的难度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3)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就不说啥了,毕竟我的数学考得真的很烂,仅仅过清华的工学硕士线,你们可以借鉴其他更优秀的同学经验。我还看到一个兄弟的数一考了148分,总分378,可是英语只有49分…非常可惜。提醒一点就是,数学的内容真的很多,虽然考得不好,但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是最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