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华大学,尤其是理工科院系的同学来说,几乎没有“考研”的概念。从我们系大四年级83人的去向来看,申请出国深造的有39人,占了将近一半;推硕的有二十多人,其中校内十多人,去清华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内其它高校的十多人;在校内直博的有15人,其中在本系的11人,到外系的4人;工作、考研的加起来,不足十人。 又到一年考研时,网上关于考研的新闻铺天盖地,然而清华人并不来电,原因就是学校里考研者寥寥,而且选择去考研的同学,多是有保研资格,但是希望换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 清华同学的考研率如此之低,是因为有出国和推研这片广阔的蓝海可供选择,绝大多数同学都不需要挤考研的独木桥。 对于出国的同学,并非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到世界顶尖的学校,但是拿着老师的介绍信,凭着在清华几年的课业成绩和科研经历,只要托福、GRE过关,申请美国二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并非难事。学校未必比清华好,但是总算迈出了移民美国的第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申请的大学是否一流已经退居其次。百年前的清华号称“留美预备学校”,出国学成还会走回头路,如今的清华是实质上的“新留美预备学校”,出国之路一往无前。 对于推研的同学,本科前三年的学分绩是获取推研资格的依据。只要必修课平均学分绩、必修+限选课平均学分绩或者总学分绩任何一项在系里排名前40%,就有直博资格,在系里排名前80%,就有推硕资格。如果平均学分绩够不着,可以多选些课,冲刺总学分绩。在理想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获得推研资格,几乎是见者有份。有了推硕或者直博资格以后,就可以向目标院系申请继续深造的机会,有资格不等于被录取,是否录取由目标院系自主决定。但是一般来说,只要提前跟导师沟通,了解推研竞争形势,就不会出现落空,本系推不上可以考虑外系,外系推不上可以考虑外推,可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不逢绝路不考研。 学分绩制度带来的广泛推研资格让清华同学不必为考研消耗精力。在外面考研拼得焦头烂额之时,校内推研的同学已经跟着导师做项目,在正式读研之前抢跑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另外,学分绩从大一开始算起,新生刚入学就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获得学习的动力。然而学分绩制度是把双刃剑,它同时也饱受诟病。学分绩制度让本应活跃、自由的大学学术泛起应试教育的故影,让很多同学朝着学分绩最大化的方向选课、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人生能有几回搏?不用考研,是清华人的万幸,也是清华人的遗憾。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女硕士毕业后再度高考成为大专生(图)
·专科生考研心路:改写命运的只有自己
·硕博都为结婚愁:相亲会三成人全程戴面具
·你出国我考研:爱情正经受考验
·考研三战 我的悲情谁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