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明明读的是理科专业,研究生却要转读文科,这是近日来,本市一些获得研究生保送机会 (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正在面临的尴尬。记者获悉,今年大部分高校的推免生专业范围在原来的学术型学位基础上新增加了专业学位。但由于专业不对口、收费贵等因素,让一些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推免生机会的大学生纷纷放弃名额,由此引发了不小争议。 现象:获得保研机会又放弃 本市东北片某高校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大四的王鑫(化名)近日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突破笔试、面试重围拿到了保研的名额,苦恼的是他明明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却只能被保送到该校的法律专业硕士。 原来,他所在的学院约有250人,按学校政策,有7个正式保研名额、1个保外校名额(需要学生自己联系),2个替补名额。 7个正式名额中包括保送到本学院5个名额,保送法学硕士2个名额。 “本科和研究生读的是完全不同的专业,因此,我不得不慎重考虑。尤其是听说法学专业比较冷门,我觉得就业前景很不乐观,我周围不少拿到保送法学专业的同学都放弃了保研,我也正在考虑中。 ”王鑫一脸愁苦地说。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该学院小周的身上。小周大学4年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奖学金,保研一直是他大学期间奋斗的目标。小周虽然也是如愿拿到了保研的名额,但综合考虑后,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保研。 质疑:专业不对口收学费太高 记者了解到,获得专业学位保研名额又不得不放弃的学生并非个例。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原来,从今年开始沪上各高校放宽对应届生保研的限制,过去专业学位是不对应届生开放的,是供在职人士报考的,今年却被列入了保研的范围中。因为专业硕士学位选择范围有限,所以就出现了保研专业与学生本科专业不相关的情形。 如王鑫所在高校专业学位选择只有会计硕士和法学硕士,但是基本上只有该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才能保送会计硕士,这就意味着其他学院的学生专业学位只能保送法学硕士。 除此以外,专业学位每年约1万元左右的学费也是 “吓退”不少应届本科生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现在高校的研究生奖学金基本上都是面向学术型学位的。而专业型硕士学位过去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士,不仅收费要比学术型硕士学位高出很多,学生能够获得补助的机会也很少。 专家:专业硕士开招定位模糊 对此,复旦大学广告学金老师表示可以分两部分来看待跨专业保研问题。首先,从必要性角度来说,确实存在部分学生有改换专业的需求,换专业在国外的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相对普遍。而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说,即便没有本科的专业教育,同样也可以学好偏向应用与实践的法律硕士。另外,现在提倡 “交*学科”,可以给法律的学术研究带来不同的视角。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专业学位对应届生开放,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招生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解决当前本科生的就业困难?还是因为我国当前需要大量专业学位人才?还是为了解决高校经费问题?如果本身定位模糊,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培养方案、收费、就业等各方面。就目前来看,在应届生中开招全日制专业硕士,相匹配的奖学金制度应首先跟上。 |
[发布者:] | ||
相关阅读:
·女硕士毕业后再度高考成为大专生(图)
·专科生考研心路:改写命运的只有自己
·硕博都为结婚愁:相亲会三成人全程戴面具
·你出国我考研:爱情正经受考验
·考研三战 我的悲情谁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