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互助交流 > 心路历程 > 正文
时评:父亲弃高薪陪儿读研是否值得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10-08-09 13:08
分享到:

  报载,武汉理工大学今年刚入学的研究生小孙的父亲,为陪情绪不稳定的儿子读研,放弃数千元月薪的岗位,跟学校协商好后做宿舍管理员,每月拿800元工资。(见10月12日的《珠江晚报》)

  父亲弃高薪陪儿子“读研”,其舔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之余,又生出几许叹息:

  其一,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还等父亲来陪读开导?按理说,儿子上大学了,已经成人了,心理素质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现实正好相反,儿子刚考上研究生,“情绪不稳定”,想着退学去工作,心理压力比较大,还需要父亲来陪读。这不得不令人质疑,12年的小中学教育和4年的大学教育,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到哪里去了?而今,孩子考上了研究生,还需要父亲陪读开导,至少凸显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因为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校只注重为社会培养多少“精英”,输送多少“人才”,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以致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生理疾患、情感挫折、学习、就业和经济压力及周边生活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都成为了大学生心理盲目、衰落的直接“导火线”。

  其二,陪读父亲该放手时为何不放手?按理说,儿子“读研”了,早就成人、独立了,父亲也该放手了,为什么而今父亲还要陪读?其根源说穿了,多半是父亲不放心儿子,认为儿子缺乏面对人生的自信力。继而追源,关键是儿子平常缺乏应有的素质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开展应试教育,都是在“擂分数”,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开展素质教育,接受素质教育,以致有的学生考进了大学,却不能单独在大学里生存。因而,大学生该自立的时候还不能自立,还需要父母陪读,不能说与应试教育无关,恰巧说明陪读是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从中折射出了对学生教育的“缺位”。也可以说,父亲陪读是现代学生教育机制“缺位”的最好写照。这难道不值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好好反思反思吗?

  其三,父亲陪读能陪儿子一生吗?陪读,乍看起来,是爱儿子,可解除儿子的后顾之忧,使儿子一门心思地“读研”。其实不然。因为陪读不陪读,并不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关键是孩子自己的自律性和适应性及其努力程度。再说,父母陪读只能“陪”一时,并非一世。当父母没有能力“陪”下去的时候,孩子怎么办?何况,父母对孩子的爱并非仅仅表现在为孩子做了多少,而在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习惯及其美德;在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为人处世的技巧和接受社会的能力。否则,把“爱经”念歪了,去陪读,不仅容易把孩子“陪”成“书呆子”、“笼中鸟”,而且还会“赔”掉自己的青春、精力和全家的积蓄,使陪读成了“赔读”。有关家长难道不值得好好掂量掂量吗?

  其实,教育不仅是教人识字识知,还要教人做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是如此。否则,孩子无论读到什么学历、学位,都不能算“成人”,更不能算“成才”了。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
  相关阅读:  ·女硕士毕业后再度高考成为大专生(图)  ·专科生考研心路:改写命运的只有自己  ·硕博都为结婚愁:相亲会三成人全程戴面具  ·你出国我考研:爱情正经受考验  ·考研三战 我的悲情谁能懂?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