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陆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排行揭秘 > 评价指标 >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评价?

来源: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时间:2020-11-02 17:27    
更多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评价?

——试论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开启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征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明确提出了“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文件的出台凸显了教育评价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为此,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将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者有机结合,正确引导和推进我国高校健康发展。
 
一、政治标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一论述全面阐释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深刻内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前,我国高校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评价导向出了问题,偏离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我们需要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加以考查。一是学校办学体制机制建设。考查学校是否将立德树人成效真正落实到办学的体制机制中去,是否创新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是否建立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课程思政建设。考察学校课程思政体系是否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课程内容是否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展开。三是课堂教学情况。考察学校是否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教学建设中,是否真正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是否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四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和师德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应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着重考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考评的标准。
 
二 、业务标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重要职能。我国高等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肩负新的责任和使命。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项工作之中。那么,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培养人、如何做好科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呢?这就需要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研观、服务观,促进高校职能的实现。具体而言,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业务标准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本质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材实学。新时代新形势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包括思想品德、知识学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素质、艺术修养、人文气质、劳动技能。”当前,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部分高校仍然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高等教育评价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引导高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评价检查,着重考察学校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科学研究评价对于推动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中“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面对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应将科研诚信要素引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引导科研人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原始创新和聚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需求,倡导诚实守信,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高校作为生产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依托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效益的服务。然而,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部分高校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把教育的“四为服务”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考察学校教育是否为人民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考察学校教育是否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考察学校教育是否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引导人们增强制度自信;考察学校教育是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形成更多科技创新和决策咨询成果。
 
 三、效益标准——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科研贡献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对国家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开展高校效益评价有助于衡量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价值,全面呈现高校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为社会带来的宏观效益等。我们在开展高校效益评价时可以从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展开。
 
     学术影响力是指高校科研成果对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科研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反映高校的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近年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等相关指标已成为学术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成为衡量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判断依据,助长了“唯论文”的不良导向。为扭转这种不良导向,我们将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分别建立各有侧重的评价路径。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而言,教育评价的重点是其论文的理论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研人员而言,教育评价的重点则是看他们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
 
     经济影响力是指高校研究成果在经济生产中转化的商业价值以及培养的毕业生创造的劳动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因此,我们要将高校产教融合度、成果转化率等指标作为经济影响力考评的重要内容,强调研究成果创造的实际经济价值,引导高校建立以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社会影响力是指高校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效应,一般包括杰出校友、网络排名、舆论评价、媒体关注等方面的内容。当前,新时代的教育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在考察以上评价指标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情况,看看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否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否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好了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引导多方参与形成合力,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努力实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目标,坚决克服“五唯”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结合的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而努力。
 
(邱均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王姗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评价中心主任)

 

    [发布者:BJ]